快好知 kuaihz

拜访医圣祠——豫鄂自助游(25)

借用唐初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美南昌(豫章)的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南阳,颇为恰当。按历史发展排序,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号称“南阳五圣”。这些杰出人物为推动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除了诸葛亮祖籍是山东临沂人,出山之前曾躬耕于南阳外,其他四位皆为南阳本地人。姜子牙是南阳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人,范蠡是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张衡是南阳石桥镇夏村人,张仲景是南阳穰东镇张寨村人。他们都是中华文明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何赢得如此显赫的桂冠?我想,就用不着再费笔墨解释了吧。

参观张衡博物馆后,还有时间,立即乘车返南阳,去拜访医圣祠。

01  来到医圣祠,大门正上方镶嵌郭沫若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

医圣祠位于南阳城东温凉河畔,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座北朝南,占地约17亩,其始建年代无确考,现大门为仿汉建筑,一对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古朴雄浑,厚重壮观。

02  站在祠门外,高举大拇指为医圣张仲景点赞。

张仲景(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学史上的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03  进医圣祠大门,可以看到巨大的照壁,由整块石料构成。

照壁正中刻有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两边有幅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为任应秋先生题写,黄、任二位老先生皆为已故中医名家,文采斐然。我觉得这幅对联挺有意思,上联述说中医辩证施治,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下联说医生和宰相没有不同,医生治人,宰相治国,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先要把人治好。

 04  前面是医圣张仲景塑像。

张仲景在长沙太守的任上,仍用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需要看病的百姓进来,自己端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坐堂”诊治是张仲景创造的,沿用下来的“坐堂医生”一词就是对张仲景先生最好的纪念。

 05  走近医圣张仲景塑像。

张仲景塑像,睿智刚毅,坚韧恬淡,表现了他的果敢追求,不慕权利,忧百姓之忧,劳百姓之劳,为民着想的高尚境界。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兵灾瘟疫盛行,张仲景辞官隐居研究医学、行医写书,到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现在流传下来的《伤寒论》是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金匮要略》是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偶然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06  绕过医圣塑像,继续前行,看到一座碑亭。

 07  看左侧,绿树成荫,碑石散立其中,更左边是碑廊。

  08  看右侧,绿树绿丛,碑石散立其中,更右边也是碑廊。

 09  走进碑亭,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

10  碑亭中,还有周恩来总理的题词。

11  过碑亭,前面是医圣祠三孔红色山门。

 12  过山门,就是拜殿,后为墓亭,各种拜谒祭祀活动均在此进行。

拜殿大门两侧悬挂三幅楹联,让我们共同欣赏。先看内联:“上工济民,下工问病,皆关百姓生死;圣人明道,常人敬法,同体天地经纶。”二看中联:“启法程,立宗鉴,直取天地真意;救民瘼,济苍生,正是大医本心。”三看外联:“民命至贵,圣人之术广济世;医道精深,伤寒大纪独擎天。”歌颂医圣究医术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13  进前一步拍摄拜殿。

拜殿中央碑石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墓”,上方正中悬挂“万世医宗”大匾,左侧大匾“福庇沉疴”,右侧大匾“中医祖庭”。两侧有两幅楹联,内联是:“勤求博采,忍见苍生横夭蒙水火;妙识知源,普造黎民元畅启阴阳。”外联是:“诚为循吏,魂系桑梓,一官归去庭院草树丰茂;信是良医,心在生民,二著流传祠堂俎豆馨香。”继续歌颂医圣的功德和伟业。

  14  拜殿的后面是墓亭。

仲景墓为正方形大理石墓基,汉砖砌成,四角镶嵌羊头,寓意吉祥,花墙环绕,凉亭盖顶,庄严肃穆,俺立正向中华先贤致敬。工作人员告诉我为什么墓上砌砖?因为有不少来拜祭医圣的人,取墓上之土,煎水喝驱百病,古往今来,土越来越少,不得不砌砖。

15  墓后为清代四合院式建筑, 这是其中之一。

欣赏门口的楹联“辨六经,辨八纲,心小胆大;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上联说医术,下联论人品。从上面照片中,可以看到门内有块匾额“千古医圣功著人寰”,是著名作家、南阳人姚雪垠撰写。

16  屋内是医圣塑像,门前有楹联。

楹联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楹联重复用“善”和“名”,可谓佳对。意思是说,张仲景有高尚的医德,美好的心灵和为民除病患的行为,更因高超的医术而被后人称颂;南阳有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出了张仲景这样的名人,而使南阳更加有名。

17  南阳医圣祠还有一著名景观“百寿亭”,右侧还有许多“寿”字石刻。

这里从书圣王羲之到郑板桥,集历代书法家“寿”字石刻于一壁。有趣的是,吴昌硕写的“寿”字,又“长”又“瘦”,隐含“长寿”之意。治疗疾病就是为了延年益寿,医圣祠内“百寿亭”的多“寿”字,就是祝福拜访医圣祠的客人长寿多寿。

院内两侧的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方。东长廊镶嵌的是《张仲景组画》,这组史画以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一生。

18  医圣祠内的一处景观:葫芦从里往外长流水,水滴入清潭,潭中鱼儿自由游戏。

我理解是成语“悬壶济世”的图解。悬壶济世是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的一个词语,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记载有一老翁,悬挂葫芦,卖药治病,葫芦里的仙丹治好了许多人。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离开医圣祠了,我的脑海里还一直浮现着医圣张仲景塑像的鲜活形象,他那凝眉深思、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眉宇间,令人肃然起敬,思绪似乎穿越了1800多年的时空,感受到了他那“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良苦用心和博大胸怀。其实,不是学医行医的,拜访医圣祠,也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受益良多。

还有时间,马上赶去南阳府衙参观浏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拜访医圣祠——豫鄂自助游  豫鄂  豫鄂词条  医圣  医圣词条  自助游  自助游词条  拜访  拜访词条  
旅游

 上海5A景区一览

上海市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是我国经济,贸易非常繁华的地方,这里有东方巴黎的美称,那么上海的5A景区都有哪些呢,我来阐述一下我的了解。操作方法01:东方明珠广播电...(展开)

旅游

 合肥周边自驾游去处推荐

人文之城合肥,旅游的不二选择。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这座美丽的城市。操作方法01:三河古镇是一个夜景很美的地方,个人建议在哪里住一晚上。白天你可以走街串巷,好好感...(展开)

旅游

 秋季出游要“六防”

一防意外 坐车、乘船、登山时均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时,要精心安排旅程,尽量减少劳累。  二防过敏 有过敏体质的老人,要回避有花处,或事先口服防过敏药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