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提高

导语: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总会出现一定的错误,有知识方面的错误,也有技能方面的错误。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提高

一、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二、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

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

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

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

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

“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的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综合练习,检查改错效果

有针对性地把与改错的练习题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一次火力侦察,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上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应是一个有坡度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更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

练习形式的设计也应围绕这一系列要求那排得有坡度。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人轮流当“小医生”,给别的同学作业中的错题进行“诊断”、改错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同学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习中悟理,在练习中提高。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方向,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益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在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坚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清晰地写出笔算的过程或简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验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总复习的全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提高  怎样提高  怎样提高词条  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  计算  计算词条  
家长加油站

 立春的意思 什么叫立春

立春的意义:1、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大的节日,因为我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在古代的时候,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农事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天,天子会率领大臣去东郊迎春,祈愿...(展开)

家长加油站

 教育学如何上好一堂课

教育学如何上好一堂课导语:教育学如何上好一堂课?应该让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一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互动就变得非常自然,学员听课不会感觉疲倦,教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