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六岁前请让孩子学会这些

脑科学研究发现,0-6岁是大脑的可塑期,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和校正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因此,0-6岁也是孩子形成“规矩”的重要时期。

请让孩子学会这些:

一、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探索、研究所有视线范围内的事物,但在一开始,他们并不会形成正确的所属权认知。然而,0-6岁的孩子逐渐明确物品所属权的认知,因此需要家长不断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所属权意识。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玩一些“这是谁的”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认知。一旦家长发现孩子随便动他人物品的情况,应坚定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许动”。当孩子明确物品的所属权后,自然就会逐渐养成不拿他人东西的习惯。

同时,家长在动用孩子的物品时,也应经过孩子允许,避免未经孩子允许就随意将玩具送人等,让孩子体会规矩对自己权益的保护,并认同规矩的存在。

二、犯了错要勇于承担

孩子还小,知道错了就行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规矩并不是说孩子的错误不能被原谅,而是应该让孩子知道错误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例如,早上赖床就会迟到上学,不好好吃饭就要饿着肚子到下一顿饭。很多孩子不断犯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错误的后果形成正确的认知。

当家长发现孩子犯错时,并不一定要一味责打,而是可以选择冷处理。告诉孩子自己犯错就要勇于承担,只有真实体验到错误的后果,才能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孩子学会承担错误也是学会担当的一个好时机。通过这个机会,孩子可以明白自己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什么样的责任,并学会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培养勇气和担当。

三、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而且是一门永远不会结束的课程。

作为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尊重。其次,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最后,要不断地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

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尽量使用谢谢、请、您等词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好好说话,不要大声吵闹。当孩子对任何职业产生好奇时,家长一定要避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

孩子学会尊重,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四、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讲话

如果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讲话,孩子也会无意识地打断别人的讲话。

我们会发现,在聊天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打断别人的讲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种行为的意义。这种行为只是他们表达欲的一种表现。

当家长发现孩子会打断别人讲话时,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如果孩子在下一次依然会打断别人讲话,家长可以在孩子专注看动画片或者讲话时,打断他一次,让孩子真正体会被打断者的感觉。

但是家长不应该过度反应孩子的这种行为,否则会对孩子的表达产生负面影响,让他们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避免严厉责骂。

五、避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意识到什么行为算是暴力。孩子处在诅咒敏感期,会认为语言是一种力量,因此会选择用言语来表达自己。有些孩子会打人,这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或者他们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快速方法。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首要避免的就是“以暴制暴”。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控制孩子的暴力行为,也可以让他们学会理智看待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现代教育中,经常出现“巨婴”这个词。这类人大多生活在过度包办的家庭中,他们从小就过着不需要操心、事事依赖他人的生活,很容易养成依赖心理,认为他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例如一起整理玩具,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学会整理自己的内务等。长期坚持,孩子不仅会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对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七、做事要认真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时,如果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远高于大环境。这是因为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有限,在做事情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家长往往因孩子的专注力问题而感到苦恼,但孩子不能永远处于安静的环境中,因此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变得尤为重要。给孩子树立“做事要认真”的规矩也是解决问题的具体行为。

我们发现,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变得尤为专注,这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时机。家长一定不要打断孩子的行为,更要在事后对他们的专注提出表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六岁前请让孩子学会这些  这些  这些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