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书读评】教师应为“赢得孩子”而教

近来,读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发现,在惩罚和娇纵之间,存在更合适的教育方式——正面管教。其实,很多教育者(包括教师和父母)都在努力地探寻这个中间领域。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还是在惩罚和娇纵之间进行取舍,教育现场因此经常成为悲剧现场。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冷战暴力,都声称是为了孩子好,“爱”因此经常为教育错误背锅。

吉诺特博士在《孩子,请把手给我》中这样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爱很重要,有爱的能力更重要,教育很重要,科学地教育更重要。

正如《正面管教》所言,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和孩子的教育冲突中,我们总是用“原始大脑”甚至是“爬行动物的大脑”而非“理智的大脑”,传递不良情绪和赢的意识,却没有把爱的信息传递出去,教育最终异化成一场和孩子争夺权力的比赛。我们应该“赢得孩子”,而不是“赢孩子”。“赢得孩子”,让孩子信赖、喜爱甚至崇拜,就赢得了无限的教育空间和话语权,而“赢孩子”则是错位的教育,违背了教育初衷。

当然,“赢得孩子”不是一味地顺从、娇纵,而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这是该书最先触动到我的“正面管教工具”。在笔者的从教经历中,要么是毫无原则的和善,要么是毫无慈爱的坚定,从未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能让孩子体会到爱,但只有“和善”可能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坚定”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刚毅的品质,但只有“坚定”容易让孩子失去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此外,“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让孩子们事先参与”“安排特别时光”“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苏格拉底法”等科学而温暖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都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践行“赢得孩子”的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为  应为词条  好书  好书词条  赢得  赢得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