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需打“组合拳”

近日,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甚至有孩子疑似被猥亵。朝阳警方已介入调查,目前事件真实情况尚未公布。(11月23日新华网)

近年来,幼儿托管、学前教育领域失范现象屡被曝光。从重庆万州区某幼儿园教唆学生互扇耳光,到上海携程亲子园教师喂孩子吃芥末,再到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涉嫌虐童……虽然是极端个案,但也暴露出监管不力的问题,更凸显了当下幼儿托育领域的种种现实“短板”。

学前托育服务主要包括幼儿托管和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之前的必经阶段。由于该阶段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畴,所以多投入不足、配套制度不完善,幼教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突出,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审批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各类幼儿托育机构鱼龙混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各类失范行为的发生埋下伏笔。因此,单纯强调对个案的监管和惩处,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问题的土壤,还必须从解决该现实问题入手打出“组合拳”。 

首先,要从法律层面加强学前教育顶层设计。发展学前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幼有所育”细化为发展学前教育的国家战略和政府行为,加以统筹实施。因为涉及土地、规划、资金、编制、师资等方方面面,仅靠教育、工商等部门条块力量难以奏效。这就需要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对学前教育的法律定位、政府职责、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幼儿教师身份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刚性化要求。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与问责制,避免出现责任空挡、跑偏走样的问题。

其次,要千方百计扩大幼儿托育资源规模。当前学前托育需求巨大而可提供的托育资源却相对不足,这给个别不法机构的存在提供了现实空间。随着“二孩”政策带来的入园高峰,“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将进一步尖锐化,扩大学前托育资源迫在眉睫。这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不能完全将其推向社会和市场,政府必须兜住普惠性托育底线,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构建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资源体系,保证充足的服务供给。

再者,要改进对学前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改变出事究责的监管模式,突出源头把关治理。鼓励发展学前托育机构不等于降低门槛、放松标准,要完善准入和备案制度,把好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关。要把职能部门依法监管与与幼儿权利保障、家长知情权和监督权保障结合起来,加大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力度,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网络。同时,要把防范责任从职能部门落实到机构举办者、具体管理者层面,防止监管责任层层递减弱化、流于形式。

“幼有所育”目标已定,关键在于推动落实。不妨坚持问题导向,以担当和智慧标本兼治,攻克硬骨头,在解决“能入园”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们群众“入好园”的新期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组合拳  组合拳词条  底线  底线词条  有所  有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