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高考物理“遇冷”令人警醒

随着新高考政策落地,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9月11日科技日报)

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有能力的代表,有多少天之骄子争相学习物理学科。但不曾想的是,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落地,物理学科却出现了“遇冷”的迹象和趋势。专家称,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会遇到学习阻碍,这不能不令人警醒。

新高考物理之所以“遇冷”,关键就在于物理学科相较于其他科目比较难,想考高分不容易。对此,不少地方的学校和老师已经采取行动。比如,引导学生在选课时,少一些功利的驱动,多一些兴趣的选择;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高校等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有专家建议,对于大学中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通过对选考制度进行适度调整,促使更多的学生选学物理学科。

应该说,上述学校和老师的做法都很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选考物理学科趋势的回归,但这些主要立足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分数才是命根,学习兴趣很多时候让位于对高分的追求,单纯从学习兴趣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效果可能不如预期。而适度调整当前的选考制度,也仅是对大学选考需要直接学习物理学科的学生有效,范围还不够宽。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改变新高考物理“遇冷”现象呢?

一方面,需要在物理高考时,在题目的总体难易度上稍微下调一些,让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投入学习和得分的产出比上达到正相关;另一方面,在新高考物理等学科分数的赋值方面,要有效摆脱以报考人数为考量标准的制度规定,别让一些学生因选择高考物理而在最终的高考分数录取上吃亏,可通过适当调整高考学科间的赋值,激励更多的学生学习物理学科。

决定学生高考科目是否选择物理的因素很多,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教学氛围等固然是基础因素,但目前学生学习物理“遇冷”,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高考指挥棒引导的结果,是高考制度改革还不完善的结果。

所以,要想改变物理“遇冷”的现象和趋势,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在新高考制度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规定。只有学校、老师、高考制度改革等多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改变新高考物理“遇冷”的窘境,让物理学科发展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供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高考物理“遇冷”令人警醒  警醒  警醒词条  新高  新高词条  令人  令人词条  物理  物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