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地方教育部门为何公然在教育管理上“玩双簧”

一家地方教育部门的网站不断发布“××学校召开月考总结表彰大会”这样一类消息,不厌其烦地报道学校某领导在会上详细分析了本次月考的成绩、公布了各年级前多少名和后多少名学生的名单、公布了各任课教师所任科目的名次以及与上次考试名次及格率平均分等的比较、给前多少名的学生颁奖、优秀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方法,等等。

而就是同一家网站,在另一个“教育政策法规”类的栏目里,又不难找到历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颁布的一个又一个关于“减负”的文件。打开每一份文件,几乎都会看到“规范学校考试”“不准组织月考”“不准按成绩对学生、教师进行排名”等明确的规定。对照这些文件,前面报道的那些学校的做法不是明显违规了吗?那么该教育部门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虽然从报道看不出教育部门的态度,但那样的消息在教育部门的官网上作为“本地教育动态”报道,不明摆着是把它当作本部门的成果了吗?

地方教育官网上宣传的本地教育动态与政策法规打架,教育部门对二者的不同态度便不言自明。网上公布政策法规,只是为了上级文件的上传下达,本部门贯彻文件精神的文件,也只是为了推卸责任、以文件贯彻文件而已。而教育部门真正的态度就在那津津乐道的本地动态上:考考考,领导的法宝,分分分,教师的命根!

一方面,有的地方教育部门用报道“学校动态”的方式默许了“月考”以及按成绩排名、奖惩的存在,从而为畏于文件处于观望状态的学校指了一个方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还直接安排各种各样的突击考试,考完了对学校、教师进行排名,排名前几位的给予奖励,排名后几位的则加以严惩,惩罚措施一般是校长免职、教师扣发全年的绩效工资。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还把国家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也变成了惩罚措施,即让每所学校排名靠后的教师轮岗。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学校便不断加强“考试管理”的力度,不但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月考,而且还要召开轰轰烈烈的总结会、表彰会,许多学校还要把所有家长都召集到会场,让他们也听听孩子们的名次和老师们的名次。在这种态势下,对学生的“减负”自然只是一句空话,而教师们则更是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了。

地方教育部门教育管理上玩双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地方教育部门从业务上讲应该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但其人事权、管理权、财务权等都是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而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直接属于地方政府官员序列、由地方政府任命,这样地方教育部门的领导都是由地方其他机构的官员(如乡镇书记、畜牧局长等)调任的,而绝不可能是教师、校长、教授等教育行家。

这样,一方面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规律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没有关系的,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又直接受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观的支配,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分数政绩、热衷于考试经济的时候,国家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美育、“减负”等教育大政方针就都成了被消极应付的“面子工程”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双簧  双簧词条  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词条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词条  公然  公然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