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教不是简单说教,而是行动中的美学

中国家长最关注如何让孩子学习好,最喜欢研究如何让孩子爱学习。但生活中,有不少家长通过打击法、期待法和包办法把孩子培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人,结果“爱学习的小船说翻就翻”。(4月28日中国教育报)

说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不爱学习的人,很多家长委屈:自己在时间、精力、钱财上投了那么多,错在哪呢?除了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只想着在学习方面培养怎样的孩子,却忽略了自己该成为怎样的家长。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孩子学习,成功标志不是考了多么高的分数、学了几门才艺,而是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快乐、养成学习习惯,这离不开家长的示范、家庭环境的熏染。想教出爱学习的孩子,得先成为爱学习的家长。

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行动中的美学。教育家孙敬修这样比喻:“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很多家长在家不读书不看报,热衷玩微信、打游戏、看电视,自己身上看不到一点爱学习的影子,却要求孩子要读书学习,怎样能够收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呢?

俞敏洪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家里不准打开电视和电脑,他要求爱人和女儿一起跟他看书,儿子开始不看,在那转,最后转着发现特没劲,自己拿了一本书看。对于很多家长而言,由于自己不爱学习,忽略日常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引导与培养,单靠“下命令”、“提要求”,就会陷入“孩子越大越不爱学习,家长越努力培养,孩子越不爱学习”的怪圈。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妈妈就会把一滴蜂蜜滴到圣经上,让孩子去吻,用这种仪式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他们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爱书的习惯就这样通过家庭代代传承,犹太民族也成为世界上爱书的民族之一。我国很多家庭,家里找不到一本臧书,所谓的书房也是专门供孩子学习的场所,孩子与读书的联系通常仅靠自身好奇心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其纽带自然脆弱,“爱学习的小船说翻就翻”也就不足为奇。

做个爱学习的家长,不是要和孩子一样,捧着教科书学习知识,也不是要求孩子所学的东西家长必须得会,而是在家庭环境中坚守学习的习惯,把追求知识、努力学习当成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是靠知识权威来施加的,而是日常行动的引领和家庭氛围的感染,把学习习惯根植于孩子家庭生活。对家长而言,自身过去的学习成绩、学历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家长的优秀,是对孩子最完美的教育。作为家长,在抱怨“孩子恨铁不成钢”时,是不是更应该反省一下自身?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参与者,而非置身事外者,只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爱学习的小船”才会越行越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教  说教词条  美学  美学词条  家教  家教词条  而是  而是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