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微评论】校庆捐赠咋成了“随份子”?

怎么才算成功人士?见仁见智。能够接到母校的邀请参加校庆,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间接标准。古人讲究“衣锦还乡”,今人热衷“衣锦还校”,都是一个意思。不过接到母校的校庆邀请也不必高兴太早,既然母校给你脸上贴了金,你是不是也得意思意思?

上面这层意思,学校和校友们心照不宣。大家都是明白人,按照规矩来即可。不过,搞校庆的学校多了,也就难免出一些“花样”。比如,贵州一高校最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校庆“认捐表”:一棵银杏4万、升旗台30万、一面墙200万……让不少网友惊呼“买不起”。校方解释说,这并不是校园景观的实际耗费表,而是一张供有捐献意向的校友选择的清单。

“供校友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多少随意”,但明码标价又是什么意思?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份子钱”,不给都不好意思,给多给少也有参考范围。如果照校方所说是为了给慷慨捐赠的校友留个纪念,那应该是在校友自愿捐赠行为完成之后。颠倒了先后次序,意思可就大不一样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随份子  随份子词条  捐赠  捐赠词条  校庆  校庆词条  评论  评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