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员工激励制度 员工激励原则

        这种方式与企业接受风险投资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企业也应当以引入风投的谨慎来对待这件事情。  而从第二方面来看,如果该人才不认同企业未来,与现有股东无法匹配,也无法与企业长期共同发展,那么该人才引进却可能构成企业巨大的隐患,正如前面那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保证这一点,而且情况的变化也可能引发引进的人才和股东之间的变化,但企业应当在后续各个方面做出安排。  2、选对方式  股权类别有多种,比如期权、期股、实股、虚拟股权等等;受让方式也存在多种,比如现金购买、折价购买、分红购买等多种方式。因此,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对于高级但非核心的人才引进,则可采用虚拟股权,参与分红、但无相关权利,这是一种最为灵活的安排,但激励效果也最差。而相应地,受让人可以以现金全价购买实股,这种方式也就表示他将自己和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已经构成他的一项重要投资。  股权类别和受让方式可以进行灵活的组合,这样就产生出多种激励效果的股权激励方式。当然,无偿受让并非不可以,尤其对于核心人员并不提倡,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一种无代价的方式获得,出资与上山入伙纳个“投名状”的意义是一样的。

        灵活的工作方式使员工能更有效地安排工作与闲暇,从而可以达到时间的合理配置,这显然符合高科技员工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拟工作团队,很多知识性工作,没有必要有很漂亮的办公室,大家都在一起办公。它可能就在家里办公,可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通过信息的连接,形成一种智力资本工作的可能。当然,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于这些高智商的知识性员工,究竟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形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企业如何搭建一个智力工作的平台,如何避免随之出现的员工在上班时间通过网络从事兼职等不良现象,这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一个挑战。  (五)设立企业负责人首席执行官(CEO)、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制度安排  在1月9日的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上,魏杰指出,人力资本作为制度安排以后,引起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治理结构,我们现在还在强调董事长,总经理分开,而发达国家已经不强调这一条了,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经过去,CEO的产生就是最大的例子。CEO就是首席执行官,不是把总经理叫做首席执行官,CEO的权力是总经理加50%董事长,CEO的产生标志着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治理。CEO所听从的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是由大部分企业或者经济、法学方面的社会精英组成,他们有权力指定或否定首席执行官。独立董事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学、法学、管理方面的专家权威,在企业经营中投票权和出资人是一样的,有的企业让独立董事担任了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主任,甚至有的企业提出来,独立董事有一票否决权。我们从激励角度来考虑,CEO、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这些新的资本产生是对优秀人才的充分尊重与利用。  三、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

        对于缺乏人才的中小企业而言,基数小但发展快、缺现金而潜力大,因此众多中小企业将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的目光放到股权激励上。正是没有办法拿出大量现金、通过品牌来吸引、激励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通过股权激励方式、用企业的未来凝聚急需的核心人才,这是大型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大企业基数大、但成长速度有限,而且既成的股权结构缺乏灵活的股权激励空间。  但是,中小企业股权激励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当然,对于那些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国家具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同时社会具有公司治理文化传统、还有大量的中介机构服务,股权激励可以规避诸多风险。相反,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往往操作不规范,而且中小企业老板在股权问题上往往讳莫如深、密室谋划,因此往往为将来的种种问题埋下隐患。  比如,某企业引进了一位著名职业经理人,根据谈判,经理人拿出80万现金获得了几位大股东向其授予的15%的股份;但是,开始工作之后才发现现有股东与该经理人的经营思路和管理风格存在一定差异;经过将近两年的磨合以后,虽然配合逐渐成熟,但显然两者仍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发展也并未取得预期业绩;在此情况下,经理人选择退出,并与股东就退出价格问题进行了谈判,企业支付了较进入成本更高的赎回成本,而且对企业经营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股权激励必须做对、做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选对人  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股权激励?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更关键的另一方面是,是否认同企业的未来、是否能与企业现有股东相匹配、是否能够与企业长期共同发展。  从能力角度来看,必须是企业发展中所极度欠缺的短板,通过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获得核心人才,他也必须能够大步地促进企业发展。

        薪酬设计是建立现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长远的发展。  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战略导向、经济性、体现员工价值、激励作用、相对公平、外部竞争性等。  1.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它更是一种机制,合理的薪酬制度驱动和鞭策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的成长和提高,同时使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消退和淘汰。因此,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不重要,并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给予这些因素一定的权重,同时确定它们的价值分配即薪酬标准。  2.经济性原则  薪酬设计的经济性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支付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短期来看,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非人工(人力资源)费用和成本后,要能够支付起企业所有员工的薪酬;从长期来看,企业在支付所有员工的薪酬,及补偿所用非人工费用和成本后,要有盈余,这样才能支撑企业追加和扩大投资,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体现员工价值原则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企业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员工创造与员工待遇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时,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要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充分协调起来,保持员工创造与员工待遇(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短期和长期的平衡。  4.激励作用原则  在企业设计薪酬时,同样是10万元,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支付给不同的员工,一种方式是发4万元的工资和6万元的奖金,另一种方式是发6万元的工资和4万元的奖金,激励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员工激励制度 员工激励原则  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制度  制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