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塑造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一、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差异现象合资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实现有效沟通?一方面,他们渴望交流,另一方面,他们有些人却不知道如何跨越文化的栅栏,于是造成如下状况:因为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沟通,因为没有充分的沟通而造成猜测和怀疑,而主管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就会感情用事,这种非理性的态度又引起员工非理性的报复,结果恶性循环,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越剧烈。最后因为一系列的误解导致失败。故事:回答的方式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域人力资源副总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向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副总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向甲诉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向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二、合资企业跨文化差异的研究归纳根据德国学者帕特里希亚.派尔-舍勒的研究归纳,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主要包括:1、人事管理方面的跨文化问题难以挑选出合适的外籍雇员;中方员工提升机制中的枪打出头鸟问题;对职位基础的错误理解;因裙带关系引起跨文化冲突;培训和进修体制中的机会主义问题;与中国相异的西方领导风格不适用;欧洲的共同管理原则引致的跨文化问题;领导中的压抑效应导致自立机制。

        简单说,你的组织不得不去学会如何克服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痼疾,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掌握大规模地、持续性的变革,并且在缩减人员时能保留住核心员工。企业文化的前景给我们提供机遇和挑战。公司文化和民族文化给个人也给组织提供了进行整体改革的前景。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当利用对文化的充分的理解来塑造我们的组织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具体表现在:1.文化没有个性国内企业在进行文化塑造时,总有“以人为本、团结、拼搏、创新”这样的企业理念。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两家文化完全一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创业者个性、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和提升,因此,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索尼的先驱精神”,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松下“造人先于造物”,惠普之道,迪斯尼“想象力与魔力文化”,这些卓越的公司都从自己企业的角度提炼和宣扬自己的文化,非常富有个性。2.缺乏核心理念:也有些公司在提炼公司理念时,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哲学、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研发理念、竞争理念等,但往往让员工一头雾水,不知道究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高准则。使命是企业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索尼公司在自己刚创业,根本没有什么知名度时,就立志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低价”的形象;强生在1886年创立之初,就以“减轻病痛”为理想,到1908年,这个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哲学,并把顾客服务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生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公司深信不疑、笃定遵守的最高指导原则。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一般价值观,通常只有3到6条。小罗伯特.约翰逊写下强生的信念时并不是基于一种信念和利润的理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深拥护、希望保存这样的价值观“顾客第一”。3.企业文化不一致这个阶段的企业企业文化往往给人比较散的感觉,也就是说可能理念与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并不统一,理念倡导的是创新,可公司实际上可能比较的保守,不允许失败。

        正如《基业长青》中所说的“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于很多高瞻远瞩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冰像是人体需要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企业哲学的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什么,what”,愿景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愿景是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必须是前瞻性的、挑战性的、而又必须是宏伟的,就是说它具有艰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也是激励人心的,有“气吞河山”的功效。如:·在时成为拥有1250亿美元的公司·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具服务意识,最广泛的金融机构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经营理念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三.创建与战略变革相适应的组织文化1.构筑共同愿景战略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组织成员能量从而取得成功,这需要从试图说服那些参与人员接纳新的战略开始,也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在公司的前景问题上达成一致,最好的方式就是共同规划公司愿景。公司愿景是告诉组织成员,“我们将成为什么”的前景,它不同于战略目标,明确告诉成员什么时间能达成什么具体目标。一个有效的愿景,应该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宏伟的承诺,使人们想念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觉得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又愿意为达成目标而奋斗,让人觉得可笑却又折服的目标。50年代初,当索尼还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时,它宣称的目标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关键词:如何塑造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落到实处  落到实处词条  塑造  塑造词条  理念  理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