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之正道————建设好人有好报的企业文化佛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常响于国人耳旁。但是,如果我们有留意,我们往往发现这句话常常出自弱者之口:出自事件弱势一方当事人,出自事件当时旁观者。出自当事人,是自我安慰;出自旁观者,是一种理想,希望未来社会变好。理想很好,但未触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们仅给与口头的怜悯。人们仅会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别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善有善报’只出自弱者之口?这涉及到社会制度的安排。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权力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出现这样的情形就成为必然。一个简单的过程就是:权力集中而没有监督和惩罚必然导致腐败,而腐败的结果就是城市管理者的不作为和合谋。而好人与坏人一个简单的区别在于,坏人是好于不劳而获,侵占别人的利益。这样的特征使得其一切行为准则是设计人,而非事;而好人刚好相反,他们的行为标准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应得的回报,通过自己对事情本身的精心设计,而到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城市管理者的不作为及两种人的特征不难让我们发现,弱者身上是很难出现善有善报的。(一种例外的情况是,我是弱者,但我会为了正义而穷其一生,这本身就是强者,而很多成了伟人。)同时,‘善有善报’只是弱者的一厢情愿?当一个社会的权力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而没有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时候,必然出现‘合谋’的盛况。作为一个没有话语权的弱势者,也只能寄希望与未来,或寄希望我别趟上这样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善有善报后面还有一句很盛行的话的原因,那就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个社会的构成主体应该是这些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人,然而,当这样的主体没有话语权成为弱者的时候,社会必然存在大量的坏人,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变迁发生的时间已不远。
在联想,掌门人杨元庆将亲情文化总结为“要谦虚”,并用“树大招风”来警告自己的员工:几年前,你做的事得到的是支持和掌声,而现在以同样的方式做事你可能得到的是批评和非议。因为联想是著名企业,从用户到媒体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提出了更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中,当然也会含有攻击的成分。但想想这是养育联想的本土市场,是联想赖以生存的本土市场,自然也就会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对待它。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老板、创业者的不同、企业所在地、环境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员工背景、构成的不同,企业文化是因“企”而异、百花齐放的。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谈论企业文化的书籍和文章不说是汗牛充栋,也是数不胜数。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讲,看到企业文化要建立愿景、价值观、使命、理念、信条、准则等诸如此类的文化要素,就有点犯晕。老以为,非得请个把专家制定个类似《华为基本法》的东西才叫正儿八经的建立了企业文化。退而求其次,也要把企业的文化天马行空、洋洋洒洒、大书特书的编写出东西来,最好能建立个《文化手册》什么的就更好了。编好了这些东西,企业就可以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地说自己有“文化”了。大多时候,文化是被企业“神化”了。文化成了神坛上的朝拜物,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念一下、拜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束之高阁了。对大多数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奢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任何裨益,企业文化急需走下神坛,文化不应成为企业员工的朝拜物,而应成为员工的每天都在践行的行为习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定义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想事情和做事情的行为习惯。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简单有效的,是来界定和规范所有员工的行为习惯的。中小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老板、创业者的不同、企业所在地、环境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员工背景、构成的不同,企业文化是因“企”而异、百花齐放的。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笔者多年中小企业从业的经验总结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具有不可或缺的三种文化。第一种文化是顾客第一的文化,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服务于市场的文化。企业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有顾客的存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不断地创造顾客和满足顾客。
有的管理概念解读起来很方便,像激励机制,虽然其内容在不断创新,但总归是在货币性激励、股权式激励这些类别中打转转,没有什么争议。企业文化就不同,尽管各种传播媒体都在谈论它,但好多文章读起来给人的印象要么是陈陈相因,要么是不知所云。实践中的“企业文化”很多也不怎么样。郑州亚细亚商场曾经在全国红透了半边天,员工统一着装,每天早晨搞升旗仪式,集体背诵企业精神,引得许多地方的大中型商场竞相效仿,但这个“标兵”最终竟然倒闭了。再说一个小例子,有一位从台湾某著名IT公司辞职的职业经理说,他之所以选择离开那家公司,理由是厌烦每天上班都要喊口号,在他看来,喊口号不仅仅是形式主义的问题,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太肉麻。好在企业文化毕竟属于企业里的软规定,大对数员工的反应是温和的,即使有意见一般也不硬顶,他们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只要给我发工资,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喊口号也行,唱歌也行,反正我不在意就是了。真可谓“佛祖穿肠过,酒肉心中留”。企业文化如果这么干下去,其结局可想而知是相当尴尬的。为了释疑解惑,看来还得溯本归源,从文化本身谈起。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是最常挂在人们口中,但也是用得最为松弛混乱的一个概念,仅从1871年至1951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多达164种。如今半个世纪又已过去,对文化的定义更不知增加多少。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亚种,从以上任何一条定义出发,都可以演绎出自己的一出正剧,假如再加上某些有意无意的曲意误解,就会更加“神龙见首难见尾。”不过,目前在世界上得到较多学者确认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khonn的文化定义: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被传授,而且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观念,尤其是其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之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