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文化不行,没有文化就没有根,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入世之后,国际上无论是民族、国家、地区还是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这就是1998年我提出办中国企业文化论坛的原因。”在这些因素的积极推动下,6月,“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在广州正式举办。企业代表空前踊跃参与论坛各项讨论,掀起了一股关注企业文化的热潮:科龙集团、联想集团、将军集团、广钢集团、韶钢集团、TCL集团,何济公、九江化工、广东移动、广东邮政、广发证券、广州远洋、珠海格力……一串串明星企业纷纷到会参加活动。论坛举办过程中,企业家们普遍反映:企业文化的作用说起来很重要,但在实际管理中并不好操作——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系统进行总结和推广,是否就算对它的重视?可这样一来就常常变成了企业书报刊的编辑部,或者企业的文娱生活部。为什么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会走样?还有,跨国经营的企业如何克服文化障碍?他们希望能增加与世界性的跨国公司进行交流,看看他们是怎样锻造企业文化,又是怎样在经营中创新、推行和改革企业文化的。把企业文化论坛办成长期的国际性活动,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李铁映同志首先提议,应该把范围扩大到全球的企业和专家学者中去:“让企业家利用论坛讲讲自己企业的文化、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仅要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也要邀请失败的企业家,让有过失败的、破产的、起死回生经历的企业家来演讲,会使论坛和演讲更有说服力。邀请国外优秀的企业和国内优秀的外资企业,请他们的企业家和专家来演讲,谈企业文化的本土化问题,或谈他们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也要请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内企业家和专家讲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研究国内企业如何走出去、走向世界的问题。
就一定要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退路。中国共产党当初制定的战略一样,要解放全中国,即使在全军行两万五千长征的时候也没有退缩过。否则,我们也许就没有美好的今天。只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只许打胜仗,不许打败仗。解放全中国就是其信念,在此信念的激励下,又怎么会不成功呢?其实企业也象带兵打仗一样,如果您今天打不了胜仗,那么你明天就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一样。6.领导者要身先士卒领导人作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以身作则,最为关键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不要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不要认为企业文化是对员工作用的与我无关。其实,领导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更应该树立起文化的榜样。塑造企业文化自上而下,更容易成功,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既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同时又是理念、制度的破坏者。企业的领导者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古语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我们领导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7.市场上只有永远的竞争,在这里没有和平可言“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活泼的体现出来:清晨醒来,狮子的想法是要跑过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此时想的是跑过速度最快的狮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适用。尤其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一点对企业的领导者极其实用,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一只凶猛的狮子,否则,连跑的最慢的羚羊也抓不住,只有等着饿死。8.领导者必须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心理沃尔玛很流行一种头脑游戏。游戏核心问题是:“山姆先生会怎么想?”现在可以有这么一种玩法,那就是问一问:沃尔顿会不会为今天的沃尔玛文化感到高兴?答案是:会的。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建设原则1.强化以人为中心。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3.注重个异性。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4.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
就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通过调整员工的心态来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如何看待不同企业存在着的文化差异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不同企业完全应当保留自己的文化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在具体操作中切实遵循“和而不同”这一文化整合的根本原则。一、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产业规律与民族特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产业为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创新业或知识产业,它们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制造业与创新业进行一个比较。制造业以体力与技艺、机械与管理为生产力的主体,绝大部分生产都是透明的、外在的,劳动强度与技术熟练程度都可以量化到个人,科学与理性是管理的主要特性,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创新业的产业规律则似乎与制造业完全相反,它主要以知识、智慧与思维方法为生产力的主体,高素质的个人始终在团体之上,脑力劳动决定了创新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在“黑箱”中进行,劳动的强度、思维的速度都难以量化,只有外化为具体的“产品”时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产品也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显而易见,制造业的规律决定它需要一种以“管”为主,强调服从、纪律、集体的严格的企业文化;创新业的规律则表明它需要一种以“理”为主,以弹性工作制与人性化环境为依托,能够充分凸显个性与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换句话说,每一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如果某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某个产业的规律恰好一致或比较接近,那么,这个民族在这一产业领域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换句话说,由于具备特殊的文化特质,某个民族特别“适合”某个产业的生产;而那些不具备这种文化特质的民族要想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就必须塑造一种与产业规律相吻合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