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构建企业文化为什么这样 战略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所以可以看出,只有争鸣才能激发出活力,才能把大家的思路打开。如果紧闭自己的思想,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样的所谓“专家、顾问”又是多么的可笑与浮浅。很多咨询公司大都宣扬自己的咨询模型、诊断模型,但请问麦肯锡有没有自己的咨询模型,有没有说自己有独到的诊断模型?其实所谓的模型,一旦成为模型,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了,因为既然大家都可以复制、拷贝,那还有什么价值?与很多“专家”和咨询公司的做法不一样,笔者和远创公司一直坚持做一个开放型的咨询公司,我们有什么新的观点、理论,一定会见诸报端,一定会与同行分享,我们自己创办的《远创管理评论》,就是以自己的独到视角,来与企业异同寻求发展之道,我们也许说的不对,但如果能引起争鸣,也是值得的;也许我们会遭遇很多剽窃,也许因此泄漏了我们的许多研究和咨询成果,但我们仍然会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读者最主要的是企业而非咨询公司,我们多阐述自己的观点,才能让企业更多地来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咨询,我们要做负责任的顾问和咨询公司。看到有些人竟然批判“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管理理念,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难道企业文化建设要脱离“人性的本质”吗,难道企业文化要脱离“德行操守”吗,难道非要以批判别人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吗?企业老总的思想,往往比较务虚一些,但领导与管理是不一样的,领导讲求的是艺术和魅力,管理讲求的是方法和策略,所以好的领导一定要注重自己思想层面的修炼,一定要能够博采众家,能够吸收很多经典的管理思想。这对咨询顾问的要求就非常的高,你不懂儒家、道家,你如何去跟老总论道,你如何去把老总的思想提炼和升华?企业文化得不到老总认可,又如何能够推广和执行?可以想见,如果连这样的认识都没有,还妄称自己学识渊博,实在是非常可笑。

        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CIS混为一谈,口号标语满天飞,但企业的文化建设却总是不入门,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咨询实践,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一、广泛征求意见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组织变革或再造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造成了“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的尴尬。麦肯锡兵败实达,就是最好的案例,虽然方案很科学,但实达的文化不能融合,结果是一败涂地。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事实上,不管是在人员招聘,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保险业人才的大环境非常动荡,小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在一线做HR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保险公司的HR是“双面胶”,一方面企业希望花最小的代价找到最好的人。但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批又来一批,一般成熟的金融人才需要10年的成熟期。而我们在这10年中增加了100家保险机构,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人才供应链是断裂的,这就要求我们HR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适合我们的人才。同时,“双面胶”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留住人才。人才竞争过于激烈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员工被招进来,并培养好,马上再被人挖走。而且保险业与银行有所不同,保险业中的挖人很多是连锅端,银行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保险业的留人任务异常艰巨。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保险企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招聘时确实花了很大代价,又进行了后续培养,但也许是激励措施没有马上起到明显作用,所以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因而,从目前来说,招聘是捷径,但培养是关键。从目前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发展来看,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各类高端人才和中端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近期太保集团可能会上市,如何通过激励,让这些员工的利益紧紧与企业绑在一起。所以,准确地说,HR既要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伙伴,同时也要成为一个战术伙计。至于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区分人才的境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从高层到员工的认同,都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还在努力中。

        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化浪潮,作为一个经理人如何应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具备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则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能力。所谓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就是能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进行有效交往。这里重要的不但是会外语,还需要懂得所交往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事务的准则。跨文化沟通的前提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一要通过学习来取得,二要通过锻炼来提高。目前,许多大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西门子、富士通、三星等。他们或在国外建立培训基地,或送员工出去体验,或开发国际服务项目。有的跨国公司还直接建立企业学院培训国际化人才。如摩托罗拉、台湾宏基等公司。在这些公司中,最有名的是通用公司,其前总裁韦尔奇,在任职的十几年中,几乎每月都坚持用两天时间到企业学院去讲课,从而使这所企业学院成为通用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引擎。5、要提升企业文化形象的建设能力。企业文化形象建设不仅要重视从业人员个体的仪表与礼仪,还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建设,更要重视企业文化形象本身所蕴含的行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的建设,即行业文化的建设。行业文化是一个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业价值观念、行业准则、行业规范、行业道德、行业传统、行业习惯、行业礼仪等等,是一个行业成文或不成文的各项规定。这些规定或是现行的规章制度,或是沿袭的行业习惯,但不论哪一种形式的行业文化,都是行业内从业者必须遵守的,也是构成企业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组织规范、传统习惯、组织形象等等。企业文化不但包括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组织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因素。

关键词:构建企业文化为什么这样,战略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词条  构建  构建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