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汉赵井陉之战

汉将韩信搞定了魏国,击败了代军,按照计划,下一步要对付赵国。与魏国不同,赵地是汉军从未涉足之地,那么韩信这次能不能应付得了呢?

太祖高皇帝三年冬十月,韩信与张耳率十万大军,从魏地出发,越过太行山攻赵。赵王歇与代王陈馀则号称二十万,堵塞井陉口。河北的朋友可能知道,井陉是河北这边进出太行山的一个山口,地理位置自然非常重要,赵军如果真的死死堵住这里,汉军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果然,赵国这边,广武君李左车就劝陈馀:“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所以我军应该避其锋芒,不要急于决战。井陉道狭窄,那么汉军的粮草一定离其前锋很远,既然如此,大王你只要深沟高垒在井陉口堵住汉军,给我三万偏师绕到后方抄他粮道,前后夹击,此二人人头唾手可得!”

不得不说,这也是韩信最担心的,但地势如此,也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应对之法,只能暂时谨慎进军。不过幸运的是,也许是早年和张耳一起当大侠当得太久,陈馀老觉得自己是“义兵”,干的是“义事”——尤其复立了赵歇,简直是义薄云天。要是用李左车的计策的话,我陈馀就得一直当缩头乌龟,然后你李左车还偷偷跑到别人后头——明明咱们人多,又主场作战,这样实在太胆小、太阴险了!我就是要以堂堂之师,击煌煌之阵,不然没得被诸侯们笑话!

陈馀估计是想以此战的胜利来震慑周围的诸侯,毕竟附近还有燕、齐、西楚虎视眈眈;而且李左车的计谋实行起来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三万人规模太大,很难实现“奇袭”,到时候汉军虽然腹背受敌,但估计也会有所准备;何况分给他三万,自己这边人就少了。所以,既然稳扎稳打就能赢,干嘛还要用些小伎俩!

然而李左车真正怕的,就是陈馀会有这种“稳赢”的心理。兵法有云:“骄兵必败”!

韩信从侦察得到的情报推断出,陈馀并没有采用他最怕的包抄战术,那么就有可胜之机,立刻火速进军——总之越早通过井陉道越好。然而到井陉口三十里时,韩信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有一些预先准备要做。韩信在半夜挑选轻骑二千,每人带一面汉军的赤旗,抄小路埋伏在赵军营垒附近;一旦发现赵军倾巢出动,就趁机冲入赵营——也不需要他们守住,把赵军旗帜全换成汉军旗帜即可。

韩信只派出二千骑,这才有可能实现隐秘行动;但囿于人数,又不可能真让他们突袭赵军主力——这样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相反,换换旗帜这种事,只需要短时间内占据赵营就可以做到,而真正的杀招还在后头。

派出这支骑兵小分队后,韩信吩咐士兵们先随便吃掉早饭垫垫肚子,等今天干掉赵军后,再放开了吃!手下诸将面面相觑,明明形势对我军不算太好,大家伙都已经做好苦战的准备,怎么老大还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过手下们也不敢随便问,只好唯唯诺诺。

韩信又说:“赵军选择在井陉口外占据地利布阵,显然不会满足于只是击退我军,而是欲全歼我军;所以他们若不见我的中军帅旗,是不会大举出击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从容布阵。”于是韩信就先派万人出山口摆好阵势,赵军不见韩信帅旗,果然没有贸然攻击。然而,这万人前锋却出乎意料地“背水而阵”。原来,井陉口附近有一条绵蔓水,兵法有云:“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一般来说,布阵应该背山面水,这样一旦失利,可以退至山上,阻挠敌人攻势;如果背水而阵,仓猝间难以渡河,根本是自寻死路。赵军没想到韩信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纷纷嘲笑对面汉军,看来鼎鼎大名的韩信也不过如此嘛!

一切部署停当,日出之后,韩信率中军出井陉口,赵军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两军大战良久。韩信与张耳假装撑不住,丢弃旗鼓跑到背水阵处。赵军一看汉军自蹈死地,此时不出更待何时?果然倾巢出动追击韩信

然而万万没想到,本以为韩信首级已经唾手可得,此时的汉军突然跟吃了枪药似的,战斗力暴增,和刚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赵军一时陷入苦战。苦不堪言的赵军准备稍稍退却休整一下,毕竟战场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结果回身一看,怎么老巢全变成汉军的旗帜了?——这自然是那二千奇兵的杰作。然而赵军哪里晓得其实对方只有两千人,还以为这才是汉军主力,自己是上了汉军的恶当了,所以一时大惊失色,纷纷溃乱。韩信趁机命令全军反击,再加上那二千骑兵前后夹击,赵军大破,陈馀被斩,赵歇被俘——此时刚好到中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汉赵井陉之战  井陉  井陉词条  汉赵井陉之战词条  
汉朝

 西域争夺战

当中国准备反击匈奴汗国的时候,想起了匈奴汗国的一个仇敌--月氏王国。月氏本来立国在河西走廊,首都设在张掖(甘肃张掖),月氏王国是一个大国。但在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