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韩信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军事上很强,政治上很弱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为郎中,但是他多次“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就投奔刘邦。开始刘邦对他也没有重用,因而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十分清楚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多次要求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终于如愿,刚刚入汉的韩信即为指挥刘邦所属军队的最高司令官,使得“一军皆惊”。

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这一条政治道路走对了。但他政治路线走对了,只有这一次,其它的许多事情都表明他政治上很弱。

其一,汉败于彭城,多王亡汉降楚,楚王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作战多失利。而韩信军事上却很成功。他击败了魏王,定魏为河东郡;又击败了赵,斩陈余,擒赵王歇。刘邦使郦食其说齐王,已下齐七十余城,但是韩信另有企图,向齐地大举进攻,收齐五十余城,“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烹之。”郦食其实际是死于韩信之手。汉四年,齐皆降。韩信使人言于汉王:“齐地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有楚国,如果不假封一个王来镇守这个地方,其势可能发生变化。我愿封为假王,听候驱使。”(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汉王看到这封信大怒:“我困于荥阳,早晚望你来助我,现你却要自立为王,太不应该。”(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献了一计:“汉方不利,你能禁韩信自立为王么,不如顺势而立他为王,友善地对他,使他守好齐地。不然,变生。”汉王醒悟,又骂道:“男子汉大丈夫平定诸侯,就要求立个真王吧,又何必说立个假的骗人。”(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尔,何以假为!)于是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

韩信向齐地大举进攻和要求封侯这两件事上说明,韩信跟随刘邦是另有企图的,他何尝不想自立为王,几分天下有其一,重新倒回到分封天下的局面?可见他的政治目光是浅短的。

其二,蒯通曾劝韩信,趁机称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应该做的事情时间到了就要去做,如果不做,就会反过来使自己遭殃。但韩信没有听蒯通的,说:“汉王授给我上将军的职位,给我数万军队,把他的衣服解下来给我穿,宁可自己挨冻,把他吃的省下来给我吃,宁可自己挨饿,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得以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别人十分亲信我,我背叛人家,是不祥的事。即使我死也不能改变对刘邦的一片情。”(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

由于韩信政治上很弱,带来心理上的优柔寡断。如果他是一个政治上很强的人,就会听信蒯通的,先三分天下,然后由自己统一全国。

其三,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政后,韩信迁为楚王。楚之亡将钟离昧躲到韩信家中,韩信竟然接受了他。刘邦闻钟在楚地,诏楚捕昧。此时的韩信,初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即巡视下面的属地,总是威风凛凛带着一定规模的兵力出入。没有摆正自己诸侯国与中央的关系。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韩信知道事情不妙,逼钟离昧自杀。高祖伪游云梦泽,韩信献上钟离昧的人头,本以为平安无事,谁知“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直到这时,韩信才大呼:“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韩信  韩信词条  悲剧  悲剧词条  根本  根本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政治  政治词条  
史评

 春秋战乱四大原因

一、由叛逃者引起。叛逃者所在国与收容国关系严重对立,叛逃者与收容国有共同的利益。这往往体现为对外战争。楚国大夫申公巫因仇恨楚将子反逃到了晋国,又自晋国到吴国。吴...(展开)

史评

 蒋介石之死的内情揭秘

自从打内战,蒋介石落败而逃到台湾后,一直以风景优美阳明山士林山区的一栋平房为官邸,过着隐居式的生活。他到了晚年喜欢穿中国传统式的长袍马褂,在个性思想上保持着标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