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书之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台索尼电子书阅读器:未来终究是数字的。(摄影:Martin Argles)

  纸质书还有未来么?我们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在数字时代,纸质书是多余的。不过,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其式微的迹象——(英国)每年新出版的图书很快就会达到100万种。在这本关于图书的过去和未来的文集中,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指出,纸质书有很多实际的优点:不论是携带还是阅读,它们都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给。历史已经验证了纸质书存在的持久性;而今天那些用以存储数据的先进设备很快就会成为明天的超级古董。一项新的技术并非总会取代一项旧的技术。互联网并没有让报纸消亡。纸质印刷也还没有要退出舞台。

  [caption id="attachment_20347" align="alignleft" width="140" caption="The Case for Book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y Robert Darnton"][/caption]

  好吧,你可能是在网上而非纸上阅读这篇书评。电子媒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而且这种改变正在加速。达恩顿并不窘于承认这点——“未来终究是数字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对于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抱有极大的热切。他是一位研究十八世纪历史的学者,认同启蒙运动中“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数字革命会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达恩顿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支持将研究和学术资料发表在网络上。作为哈佛图书馆的馆长,他一直鼓励发展新的协同方式,以最终实现一个庞大的、国际化的电子书库。而这将使所有有所需要的人们受益。

  达恩顿显然并非一个守旧的人。但他在这本书里处处流露出对数字变革的不确定感和焦虑。Google 将大量研究资料数字化的举动让他既兴奋又警醒。他担心 Google 有“垄断的倾向”,认为存在着为一己私利而置公众利益于不顾的风险。我们该如何保护作者和出版者的权益?Google 是否可以被看作是出版者?研究资料库该如何借助Google的图书搜索服务?当我们急于将一卷卷的书本转化为电子设备中的字节时,是否会失去一些电子媒介无法承载的细节?

  他提出的问题多于他所能回答的。但他明确指出了数字化的危险——譬如,订阅高端科学杂志电子版的成本非常之大(年费高于2万美金),以致于高校的图书馆们在预算上捉襟见肘,无力再去购买其他领域的图书。

  回应这些具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内在的一致性。达恩顿的思考极富启发性。书中所收录的散文、评论以及学术文章大多曾发表在《纽约书评》上,但这本合集并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它所应承担的使命。书中的一些内容是新近成文的,而另一些内容则最早发表于1980年代。达恩顿自己也承认,这些文章是“漫无目的的开火”。书中反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忧虑,这种执着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强迫。书的最后部分,有关泛图书历史以及莎士比亚文献复杂起源的话题则显得有些突兀。这些内容固然有趣且饱含造诣,但对于那些急于了解 Google 帝国的严重后果以及电子书未来的读者来说,却不那么符合他们的兴趣。达恩顿对于谁以及为何要读这本书并不是很明确,这就使得(这本书)有些混乱。

  这种混乱无疑与压力有关。繁忙的学术工作使得(学者们)惯于将旧日发表的文章集结成新作,但却缺少完整的统合过程。达恩顿的这种无序固然令人着恼,但同样也含义丰富,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些问题上错综交织的矛盾。他的历史研究也证明了这种困境的长期存在性。信息从来都不是稳定的,在它成为知识乃至智慧之前,必须要经历一段细细推敲的消化过程。

  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达恩顿表示,尽管(人们)围绕着文字的创作、保存和释读展开了大量的辩论,但“阅读仍然是神秘的”。每一代人的阅读实践都在变迁着。迄今尚未有过任何成功的努力——不论是商业的还是政治的——可以控制阅读的进化。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不羁的能量会在数字世界中消散。

  注: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是享有盛誉的文化史学者,他在图书史上的造诣当世无人能出其右。《书之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汇集了达恩顿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对图书史研 究和思考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达恩顿对于纸质图书有着近于偏执的热爱,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公众电子图书馆事业的积极鼓吹者和推进者。他对于图书的数字 化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倾向忧心不已。这种矛盾贯穿全书。不管怎样,这是一部严肃且富含知识的作品。

  作者戴娜·伯奇(Dinah Birch)是利物浦大学英国文学教授,也是最新版《牛津英国文学指南》的编辑。

  来源:http://dongxi.net/b050l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书之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  承载  承载词条  过去  过去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  现在  现在词条  
修养管理心态管理

 做人,一定要耐烦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表现在外,是低头下视;蕴藏于心,是沉着默照。耐烦的人,能够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纷攘,不怕干扰;耐烦的人,能够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