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此文是申晓云教授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时所发,虽然已经发表了数年,但是我们认为仍然有相当的启迪意义,故而我们将此文发布在网站上,以为赏析。

  

   今年10 月10 日, 是辛亥百年纪念日。一百年前的这一天, 武昌起义爆发, 一场以结束帝制,建立共和民主为目标的革命风潮席地而起, 随着满清王朝的推翻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西方议会制民主政体第一次在中国得到了实现。如今, 距辛亥已过去整整一百周年了, 在这百年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权也历经了数度更迭, 但不管落入何种力量之手, 无可讳言的事实是, 辛亥所确立的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不仅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反而是渐行渐远, 也就是说, 一百多年前仁人志士所为之奋斗的“议会制民主”诉求, 在历经一个世纪轮回后, 至今在中国大陆仍似一可望而不可及的梦。难道“议会民主”在中国就是行不通? 为什么已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国, 却在艰难徘徊了十几年后很快就被舍弃, 并由此走上了以集权为主要标志的“党国”之路? 对于这些问题, 很多人困惑于心。近些年中, 与政体选择有关的相关思考和研究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值此辛亥百年纪念之际, 笔者以有着“国父”之称的孙中山为例, 对其在创立民国后不久, 即舍弃其原先建立“议会制共和”的政体理想, 号召“民国再造” , 进而发起以建立“党国”政体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一转换过程作出透视, 期从一个重要方面对回答上述问题作出探讨。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中山  孙中山词条  宪政  宪政词条  再造  再造词条  民国  民国词条  透视  透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