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何邦爵:勳猷并懋——民国一级上将周至柔传略(十三)

          

   十二、鸿雁传诗忆乡情

  

   周至柔的好友李瑾侯先生的幼子李尔昌说,1980年,中国新闻社记者来临海采访,参观了东塍镇下街村周至柔故居(2003年被列入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来到与东塍毗邻的绚珠村,采访了周至柔的挚友李瑾侯先生。宾主交谈十分融洽,谈兴浓烈,不禁勾起李老先生的故旧情谊,欣然命笔,作怀念周至柔七绝一首

          花落卅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心期丹桂飘香日,便是重逢怀旧时。

   同年初秋,采访文章与诗一并发表在中国新闻社《海外通讯》上,香港《大公报》作了转载。寓居台北的周至柔读报后,感慨万千,即在秋末回酬七绝一首

          同是八旬人健在,海天遥望不胜情。

          秋风落叶归来晚,伫看河清白日明。

   周至柔的诗经李瑾侯长子李尔康(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转道美国纽约,由其子李肇中寄达家乡临海市绚珠村。李瑾侯展笺一看,竟是三十年音讯暌隔的故人墨宝,心情十分激动。诵读数遍,不忍释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诗言志,李周两位老人的诗词唱和,先河一开,便一发而不可收。

   秋过冬来,又近春节,正是家人团聚游子怀乡之际。值此佳期,李瑾侯想起背井离乡寄旅台岛三十多年的大陆同胞,怀乡思亲之情更烈,于是作七绝一首,寄给在台的周至柔老友;

          过年过节倍相思,长在思君知未知。

          翘首云天穿望眼,归来同吃麦油滋。

   临海风俗,除夕晚上吃麦油滋作年夜饭。周至柔喜食麦油滋,抗战胜利后,居住南京时,周至柔邀请李瑾侯到他官邸玩,常以麦油滋款待。之后,周至柔到台湾后,遵故乡风俗,每年除夕邀请从故乡来的同学朋友来他公馆吃麦油滋。

   读李瑾侯诗,更撩起周至柔的乡愁,故人旧事,一齐涌上心头。他多么想与故人重逢,围炉煮酒、品醇醪、听村歌,叙不完的思乡别情,欣然命笔:

  

      

   一                                                                                                                                                        

                  测测常萦梦寐思,卅年暌隔岂前知。

         海枯石烂心依旧,料想重逢喜不支。

                     二

         小诗聊以慰相思,不尽情怀君自知。

   归来同酌新醅酒,听唱村歌第几支。

   收到周至柔的和诗,已是浙东新春,转眼清明即至,江南草长,杂树开花,群莺乱飞,又是清明上坟祭祖时节,李瑾侯情有感触,作七绝一首寄台;

         片语殷殷抵万金,故人未改旧时情。

         莺飞草长花生树,三月江南景色明

   同年重阳,东篱黄花开,有乡人去台湾探亲,李老作七绝两首,并托捎故乡翻黄茶叶盒,雕刻上巾山双塔,内装雨前茶,赠给周至柔与陈良两位老友,并题七绝二首;

                     一

         年年岁岁到重阳,独对黄花感慨长。

   逢节怀人同此理,他乡难道异家乡。

                   二

   如梭如箭逝流光,揽镜频添两鬓霜。

   隔海欲穿相望眼,归来赏菊共飞觞。

   周至柔收到赠物与诗后,于翌年(1983年)元月十五日回赠二首;

   别久念深,得诗知故人无恙,喜极,谨步原韵寄李吟正;

                    一

          友情温暖似朝阳,遥想空劳叹望洋。

          一岁匆匆冬又尽,天涯寄旅未还乡。

                    

                      二

           八十厐眉鬓有星,海天遙望感何深。

   物微道远情偏重,千里仍连两地心。

   瑾侯吾兄

                                                                              

   至柔

                                          元月十五日

   捧读周诗已近岁末,窗外爆竹声声。1984年春节又在喜庆中飘然而至,李瑾侯老先生的怀友诗情也随着春节的喜庆祥和飘向台岛;

     李瑾侯年节怀友寄台湾周至柔七律一首

             爆竹声声岁又更,驹光迅速可惊心。

             缅怀老友祈长寿,恭贺新禧祝太平。

             椒酒纵堪客里醉,钓游岂忘故乡情。

             年逾八十犹何望,只盼重逢慰此心。

   周至柔收到诗后,即以原韵回赠;

   和李瑾侯原韵

             一别萦思岁屡更,天涯寄旅客心惊。

   魂飞海峡潮头涌,目断云山天际平。

        诗酒琴棋聊遣兴,莼鲈松菊岂忘情。

   莫嫌夕照桑榆晚,老树逢春花复生。

   两位古稀老人同乡故旧,自从1980年中国新闻社与香港《大公报》的联姻搭桥,接通音讯以来,双双喜闻故人依旧,诗情勃发,唱和往来不绝。往事今情,汩汩而淌,怀乡思旧之情,日盼梦萦。可惜一水之隔,竟然无情地阻断了两位老友的重逢夙愿。

   1986年岁首,李瑾侯先生又寄出七律一首

          寄隔海周至柔粲正;

             秣陵一别隔音尘,梦寐萦怀念故人。

             三十余年弹指过,满腔积愫莫由申。

            

   不愁日日人空老,但喜年年时又春。

             为借春来遥祝愿,祝君老健似灵椿。

   周至柔读后回赠七律一首

          步李瑾侯原韵;

             风雨漫天嗟劫尘,卅年睽隔念斯人。

             山明水秀家何在?日暖阳回意渐申。

             漠北冰寒愁道远,江南草绿喜新春。

             长房缩地真能到,共醉醇醪祝大椿。

   就在这一年中,周至柔终因年事已高,于8月29日病逝台北,回乡聚友煮酒听歌之愿亦随黄鹤西去。

   李瑾侯先生惊闻噩耗,悲痛疾首,一水之隔竟然隔断了两位老人日夜期盼的白首重逢夙愿,乡情友情只能在纸上抒发,留下值得纪念的不朽篇章。

   随着新时代的春风吹来,海峡两岸的坚冰渐渐消融,周至柔将军的英灵定会含笑九泉。李瑾侯先生悲痛之余,又写七律一首,以悼念故人:

               一别匆匆四十秋,风风雨雨几多愁。

   总期后会终须有,可奈重逢再难求。

   欲赋招魂迷去处,忍将杯酒酹长流。

   徘徊故里东塍路,老泪纵横不自休。

   同乡同学同事挚友,注定了周至柔与李瑾侯俩位一世情缘,从小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从总角之交直至耄耋之年。生命不能恒久,精神千古,愿两位老人在天之灵欢乐相聚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至  周至词条  传略  传略词条  上将  上将词条  民国  民国词条  一级  一级词条  
中国近现代史

 陈益南:博古与遵义会议

    (一)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无疑,面对中央红军在军事上的严重失利,博古是极希望能就此进行一番总结与研讨,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