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两个农民的理想与现实

  

  编前话:茫茫都市人流中漂泊着两个农民,他们互不相识,却揣着相似的理想,都有想为农民做些事情的渴求。在沉重的中国“三农”现实面前,他俩的理想可能会被世俗讥诮为异想天开,或痴人说梦。然而,理想毕竟是真挚、可贵、不可亵渎的——无论多么贫困卑微的生命,披裹着梦的华裳,都理当享有一份人性的尊严和富有。好人好梦!除了道一声祝愿之外,倘再进一步,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可否成人之美助人梦圆呢?“拿出你们的行动,拿出你们积蓄的力量,去建设一个美丽的新乡村!”本文中陈军的这句打夯声般的口号,已不仅仅呼喊出了隐隐作痛于九亿农民心底的激情梦想,在更高更广意义上,其实也应和了社会科学界近年渐成共识的一个现代理念:公民社会期待公众参与公共治理。

  

  这是两个普通农民关于理想的故事。35岁的李文明,高中文化,河南农民。34岁的陈军,初中文化,河北农民。半年前,李文明来到北京市房山区收废品;7年来,陈军在北京市海淀区肖家河种菜、卖菜。李文明想“当乡长”,他要成为人民的好公仆;陈军开通了专为外来民工排忧解难的“烦忧热线”,他要给工友们一个发泄情绪的时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假如让我当乡长

  

  今年4月15日,记者收到了一封特别来信。一位叫李文明的在京务工农民,拜托我们把他的信转交给国家领导人,以帮其实现“当乡长的政治理想”。李文明说,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公仆,为老百姓无私奉献。下面是这位农民的内心独白:“中央政策好,这没人否认。但是到了下边,政策就‘缺斤短两’,‘山高皇帝远’啊!在我们老家村子里,路边的树栽了毁,毁了栽,可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总不见改变。由于治安状况极差,农民想喂头猪、养只羊,夜里睡觉都提心吊胆。一个基层干部顿顿吃鱼吃肉,住洋房,兜里装着八元一盒的名烟,却还嫌不够。每当看到、听到这些,我的心都快碎了。

  

  “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前,村里广播一响,农民就知道乡干部来收粮了;税费改革后,村里广播一响,那准是计划生育的事儿。假如让我当乡长,我要让广播天天响,把它变成给农民传播科技的声音,与农民心连心的声音;假如让我当乡长,我会访遍全乡的每一个角落,掌握全乡每一户的经济状况和技术特长。

  

  “单纯在经济上给予农民扶持,只能扶一时不能扶一世。假如让我当乡长,我要给他们技术扶持和项目扶持。我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社会一个好风气,人人尊老爱幼。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我自信,我一定能够做一个农民心中的父母官。”

  

  今年4月18日上午11时,在房山区长阳镇的一间民房里,刚刚收废品回到“家”的李文明红着脸对记者说:“这封信给您发出去我就后悔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儿!我知道。”

  

  后悔归后悔,但李文明一直在为“做公仆”努力着。来北京打工前,他曾自费购买200多册科技书籍供村民免费阅读。他说,来京收废品也是“努力的一部分”,“有了钱我就有了资本,可以带动村民致富,可以在经济上帮助他们”。但“老家村官由乡里任命”、“花钱可以买村官”,成了他一块久医不愈的心病。“在这样的村干部领导下,农民啥时能过上好日子?”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第二天早上,李文明带着3个月共计3000元的纯收入坐火车回老家了。记者无法知道,回到村里的他能和邻居、孩子谈点北京的什么。也许,反反复复的城乡对比更加坚定了他做公仆的信心和勇气。

  

  一位菜农撑起的“烦忧热线”

  

  “我们身躯疲惫、衣衫褴褛,但我们是中国最可爱的人。我们要用热情感悟社会;我们要用行动证明我们的价值;我们要用我们的进步促进国家的进步。因为我们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听到这些豪言壮语,你无法想象它出自一位在京种菜的农民之口。

  

  34岁的陈军是河北张家口察北牧场农民。6年前,他和母亲在北京海淀区肖家河承包2.2亩菜地,种菜卖菜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惟一生活来源。2003年11月,陈军做出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设立“烦忧热线”,倾听民工的烦恼和忧愁。

  

  陈军办“烦忧热线”的创意是受了“农友之家”的启发。“农友之家”全称是“北京农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是由十几位来京务工的小伙子于2002年创办的民间社团组织,主要为外来务工的农民义务演出,开展义务培训等。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军走进“农友之家”,他第一次知道,互不相识的外地人也可以有自由交流的场所和空间了。从此,喜欢写诗的陈军成了“农友之家”的一员,业余时间帮助该组织内部刊物《社区快报》做些社会性访问工作。

  

  一个月后,陈军的民工“烦忧热线”开通。这是陈军“烦忧热线”的宣言:

  

  我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中看到,农民们背着土特产,充满好奇地来到城市,回家时带上一堆城里人已穿过时的衣服。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农民是新世纪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难道不是吗?他们的祖辈为共和国的成立而流血;他们的父辈为共和国的建立而流汗;而他们却在为共和国的建设而流泪。全国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1000多个亿,这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位普通农民想对全国的农民说,拿出你们的行动,拿出你们积蓄的力量,去建设一个美丽的新乡村!征途中,你们肯定会遇到困惑、烦恼,甚至失败,请不要气馁、不要回头,“烦忧热线”(010-62829859)的主人在用他微薄的力量支持着你。

  

  事实上,虽然陈军发了不少宣传单,但直到今年4月以后,“烦忧热线”才开始有些热了。

  

  “就他陈军还会搞热线?初中毕业,他懂个啥!”熟悉的人不解;“做这类事的人,肯定都有个人啥目的。”陌生人猜测。然而,陈军并不在乎:“有人问,办热线你懂心理吗?我说不懂;每天的新闻你看吗?我说不看。那你办什么‘烦忧热线’?我说,正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才去办,如果什么事都要弄懂了以后再办,我们将一事无成。对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打工者来说,诉说本身就是一种安慰和发泄。” 其实,陈军自己的烦忧也挺多。他承包的菜地随时会被征去;28岁的妹妹意外身亡,全家痛不欲生。在菜棚旁边那间简陋的小屋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陈军母亲的哭声。陈军说,他不知道怎样安慰母亲。

  

  也许许多民工还不知道一个叫陈军的菜农办的“烦忧热线”,也许他们对这样一个“说了白说还浪费电话费”的热线根本不感兴趣。但记者希望千百万民工兄弟明白,其实有许许多多像陈军一样的人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汗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两个农民的理想与现实  现实  现实词条  农民  农民词条  理想  理想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