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岳建国:交通协管员行业的扩大真的有必要吗?

  

  (原题:一不留神,交通协管员步入精英时代)

  

  近日,在郑州市花园路与黄河路交会处,出现了10个年轻的交通协管员,他们的身份都是大学生。据悉,今年6月,郑州市公开招聘200名协管员,毕业三年后尚未就业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也在招聘之列。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已经被录取的的李萍告诉记者,协管员的工资虽然只有650元,但有社保“三金”,比较稳定。被录取的男孩刘宁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协管员这个岗位会越来越重要,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待遇肯定也会有所提高。对此,交管部门认为他们“这10个人可是精英,是我们的宝贝”;有市民为之叫好,但也有市民说,这个工作高中生就完全能够胜任了,让大学生来干是明显的人才浪费、知识贬值。(见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管理交通秩序是交通警察的职责,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成年人并非看不懂,故意违反交通法律的,应该用法律来惩处,因此,设立交通协管员这个职业,其前提就是把市民们当婴儿或者儿童看待,必须由专门的“交通保姆”帮助他们过马路。这虽然很荒唐,但却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举措。当年,那些从倒闭、转制国有企业失业的“4050人员”(女性四十岁以上,男性五十岁以上),因年龄、知识层次、经济条件、身体条件等原因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于是,政府在以创立公益就业岗位为宗旨的“再就业工程”中,开发了交通协管员这个职业。但是,把这个职业固定化甚至呈现出行业性的壮大之势,真的有必要吗?

  

  据郑州交管部门讲,近年来,由于符合政策的招收人群(下岗职工群体)不断萎缩,而对交通协管员的需求却不断增长,招收大学生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这就怪了,这个职业本来是在特殊的国情下临时设立的,现在“4050人员”已经没有了,理应取消这个“六指挠痒,多一道子”的职业才对,哪能一朝设立,不问合理不合理就让其成为永久性行业,就要让城市成年市民们的“交通保姆”终身化,就要让这些“保姆”精英化,就要让财政继续承担这方面的开支,这恐怕说不过去吧!

  

  有人说,中国的市民们交通素质太差,没有这种协管员还真的不行。这没有依据,其他国家都没有这类职业,许多国家的交通秩序比我们的好。实际上,我们的交通素质差,与特权车问题、道路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更有关系,在这些问题面前,一个没有执法权的交通协管员能起什么作用?有人会说,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了,让他们有工作可干比什么事情都重要。这也不对。采用这种办法,还不如将政府花在他们身上的钱用到扶持中小企业上,让他们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当企业壮大后自然会招收一些大学生。再说,如果政府出钱购买公益岗位这种做法不断膨胀,政府最终将会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应对财政压力,这将导致中小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当他们难以赢利时,最终还会通过解聘员工的办法来自保。可见,这种做法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一些市民说得也很有道理,他们是国家和家庭花了好多钱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将他们放在一个并不需要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上。如果这种做法不加以制止,如果这个岗位的稳定性和待遇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是否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来应聘这个岗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招聘部门会不会因此设立更高的学历和素质门槛?是不是把研究生、博士生也纳入招聘范围?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该笑还是该哭呢?

  

  “交通保姆”,到了尽快向市民说拜拜的时候了。

  

  

  来源:红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协管员  协管员词条  建国  建国词条  必要  必要词条  扩大  扩大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