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和呵:丧钟为谁而鸣——药家鑫案件的冷思考

  

  昨天,是承载着千万家庭梦想的高考举行的第一天,也是药家鑫就地伏法的日子。一边是高考决胜的战场,一边是命丧黄泉的刑场。一边是清脆响亮的铃声,一边是沉闷心碎的枪声。不知这仅仅是偶尔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安排。但当我们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人在冥冥之中隐约之间听见那低沉却穿透灵魂的丧钟在长鸣?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扼杀人性的教育制度而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也许许多人压根就觉得这只是教育专家才思考的问题。也许一些人会说教育是教育者的事情,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但现实是作为学校的教育机构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授业,学业成绩被异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传道和解惑被挤压为提高成绩的工具。在教育者的眼中,看到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是成绩的承载者。因为只有学生的成绩不仅意味着学生的命运,更意味着教育者的价值和名誉,还意味着教育者现实中的即得利益。这个时候,教育的本质早已被淡忘,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考个好成绩,以期望以后有个更好的生活。这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吗?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智慧的启发。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对人性的压抑,而应该是人性的完善,是真善美的发掘。教育不是按教育者和社会的设想把孩子塑造成需要的人,而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一个不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不尊重人性的教育制度,注定只会培养奴才和庸才。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就扼杀了创造力,扼杀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更是扼杀了人性。地球不负压力,便有了火山和地震,人不负压力,要么对外侵犯危害社会危害他人,要么对内侵犯伤害自己的肉体后精神。药家鑫选择了向外侵犯,我相信,他那致命的八刀是绝对是压力的宣泄。他的死是对注重成绩忽视成长这种教育模式的当头棒喝!这一血淋淋的事件,是对扼杀人性的教育制度的控诉。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惊醒,教育不是方式简单的要求,而是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来,教育不是你在前面引导,而是走进孩子的心里。

  丧钟为被绑架的功利的父母而鸣!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子女学习好一些,考一个好的学校,最终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为孩子选择,替孩子做主,甚至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为孩子设计自认为正确的道路。我们不自觉地被这个教育制度绑架,我们自己早已变得十分地功利。我们早就忘记了孔老夫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教诲。我们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种种担心和焦虑全都投射在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早已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背负了各种期望和压力,变成了实现各种期望的工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就象药家鑫只会被父亲责打,被关在地下室。许多孩子在默默地忍受中选择了认同,实现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性认同,个性从此被抹杀,慢慢地成为乖孩子。他们不会相信父母会害他们,只会沿着父母设定好的路子走下去,但潜意识当中压抑着无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药家鑫案件是现代父母教育模式的血教训,他的死应该惊醒还在以这种模式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了。爱孩子就给他无条件的爱吧,没有享受到充分的爱的孩子注定是冷漠的,只有孩子的心里充满了爱才可能去爱他人。一则新闻说“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都依法保护了药家鑫的陈述权、举证权、质证权、辩护权、上诉权等诸多权利。”我们不禁想问,药家鑫还没有犯罪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多权利吗?恐怕连表达自己真实意图的话语权都没有吧!为人父母者,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这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挤压孩子玩耍的时间,限制孩子的自由,剥夺孩子的各种权利,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我们这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任何一个会思考的父母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丧钟为我们陈腐的文化而鸣!当一个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的时候,这个事件就脱离了他本身而成为一个社会事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我们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主流文化的种种弊端来。当药家鑫杀人事件曝光后,在震惊之余,许多人感兴趣的是他曾经无数的成绩和荣耀,我们这个社会太在乎成功了,以至于把平淡和平凡视为无能。我们生养孩子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他们“光宗耀祖”,让他们“显父母扬名声”,我们的一生似乎就是在为这一张面子而活。为了我们的这张脸面,我们可以舍弃所有,可以不顾及里子了。上千年来的陈腐思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根深蒂固。也正是这种死要面子的思想在作祟,在一次次使我们迷失了自己,同时也把孩子送上了不归之路。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个铃声掩盖了枪声的日子里,在这个被紧张、压抑和痛苦所笼罩的日子里,一切思考似乎都显得太苍白,因为这是要结果的时刻。但对于其他还正苦苦挣扎的孩子和迷茫的家长们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想想呢?想一想这低沉却穿透灵魂的丧钟到底在为谁而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丧钟  丧钟词条  案件  案件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社会思想与理论

 姚监复自我介绍

 本人男性,1932年10月9曰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护照用出生地),籍贯为安徽省宿松县(户口本用)。父亲为国民党军队上校,在淮海战役中起义。文革中去世以后,由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