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

(2)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教材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体现了教材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家庭电路”,确实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电流和电路”这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教材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学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动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点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但是,给我们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提供了素材。

再如,电池的介绍,教材用彩色照片出示了“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寻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4、知道电源和用电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

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难点:

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具准备:

干电池 灯泡 导线 开关 小电动机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导入新课

我最棒: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看谁最快最好!

注意: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思考: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疑问?

自主学习 领悟新知

自学课本,你能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1、电流:上面实验中的灯泡会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要出现电流,还需要:电池、发电机这样的 ;灯泡、电动机这样的 ; 的连接; 的控制。

(2)、电流的方向: 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 经过 流向 。

2、电路:

(1)电路的构成:xxx。

(2)电源的作用是:xxx;用电器的作用是:xxx。

你知道哪些是电源?

你还知道哪些是用电器?

什么是断路、通路、短路?

3、电路图:利用规定的 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讨论:怎样画电路图美观?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要求

利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怎样连接才能使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控制小灯泡,比比看哪个小组连接的最快。

按照探究要求,边实验,边独立解决一下三个问题,将你的答案写在空白处,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在连接电路之前请先看老师有哪些提示。

友情提示:

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⑵在连接电路时,可以从电源的正极开始顺次连接。

⑶连接电路时,开关一定要断开,经检查无误后再闭合。

你要解答的问题:

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连接的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画下来。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呢?如果遇到,请你继续分析: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造成小灯泡不发光?

问题2:要使小灯泡持续发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3:请根据左图给出的电路图,将右图中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

交流一:根据几位同学所画电路图,要求从正确性、美观性进行评价,评出最佳作品。

由此,请你总结出画电路图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二:根据展示的几个电路,请你归纳出电路的几种状态:

反馈评价、拓展应用

1、观察手电筒的结构,画出它的电路图。

2、打开手电筒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并不发光,请参照示例猜想两种可能使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并简单写出验证你猜想的方法。

示例:原因:可能电池用久了;验证方法:换上新电池

①原因: ;验证方法: ;

②原因: ;验证方法: ;

总结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一节,剖面干电池1个,蓄电池一个,磁性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2.引入新课

演示本节的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在金属棒中发生了电荷的移动。

3.进行新课。

(l)电流的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在刚才的实验里,金属棒中的电荷是怎样移动的?是从A到B,还是从B到A?

重做实验,继续观察验电器A、B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可看到B的金属箔片张开到一定角度就不再增大了,A的金属箔片的张角也不再减小。实验表明电荷不再通过金属棒往验电器B上移动了,金属棒中不再有电流了。“这种瞬间电流在实际当中没有多大用处。

(2)维持持续电流的条件

演示实验:挂上磁性黑板,把背后粘有小磁元的电池、灯座、开关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打开开关,用导线将上述元件连接好。合上开关,小灯泡持续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熄灭。将干电池取走,合上开关,小灯泡也不发光。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有电池。

②合上开关。

(3)电源

能够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叫电源。大量用电器的电源,是发电厂里的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用“十”“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演示实验:用蓄电池(其中一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启发: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在哪些情况下使用过干电池?在哪些地方见过使用蓄电池?

(4)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走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思考判断〉:在课本图45的实验中,电流的方向是从A流向B还是从B流向A?在课本图46的实验中的电流方向又如何?

〈讨论与练习〉

如图1所示:已知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拿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这时B带什么电?在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做定向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流方向是从哪到哪?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5.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教材并完成本节练习。

2.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找一根5厘米长的铜片或粗铜丝,再从废干电池上剪下一条2毫米宽的锌皮,刮净,把铜片和锌皮插入苹果或番茄、柠檬等水果里,就做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取两根导线,把它们的一端分别接在水果电池的两极上,另一端和舌头断续接触,注意两根导线不要碰着。这时舌头上有什么感觉?

(四)说明

在演示课本图46的实验中采用了磁性黑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方便同学们对演示电路的观察。若没有磁性黑板,可用塑料泡沫板代替。在电路元件的背面钉上长螺丝,演示时插入泡沫板即可。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3

首先是引入新课,我们往往都认为引入新课一定要采取一些新奇吸引人的手段或情境,其实,对于电源和电流的入门课,最简单的最贴近实际生活的就是最有效的入门,我从谈谈身边的用电器入手来引入新课,学生感觉到现在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要研究的知识就是和我们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并不象平时家长所教育的那么可怕。

其次是对于重难点的处理:

1、电流的形成

用课件来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让电流这个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化。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电流形成过程的理解。

2、电流的方向

通过上课发现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在讲完电路以及电路图后再介绍更好,这样还可以及时地设置相应的练习,例如:指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以及标出电路中电流方向的习题等。

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教师注重教学中的变化。开始我们备课考虑的因素不同,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法会因这个因素而侧重。当我们了解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没有备课中没有重视的。我们在上课时就要机智地去处理,随着因素的改变要改变自己的教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  电流  电流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电源  电源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课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作为一名...(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面》教学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一面》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有的人》教学反思

有的人教学反思推荐度:《有的人》教学反思推荐度:《有的人》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有的人》教学反思(汇编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