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说课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整个科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①、密度是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遇到第一个重要物理概念。②、密度概念的教学中所包含的“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和探究是建立许多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③、从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和意义。总而言之,密度是科学的教与学的又一个的新开篇,为今后的学习方法、知识迁移设下重要的伏笔。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为:水的密度概念

4、教学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试验能力。

3、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密度的教学内容恰好是学生的认知的转折点,因此在教学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展开教学内容,又要不失时机,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进行分析概括等思维的训练。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为前提,从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规律,遵循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确定本节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实验研究发现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研究,更要重视学法指导。1、以启发设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自主学习。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提问水和酒精如何区别?(指出判断是利用它们的性质)接着又问水有哪些性质?最后点明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又个重要特性“密度”。

2、新课教学

(1)指导水的密度探究实验。教师启发学生应该测的物理量,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多次测量水的体积和质量,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本节教学设计的重头戏,要特别突出密度概念建立过程。在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时,不要直接计算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进行比较,通过质量与体积数据比较,水的质量随着体积增大而增大,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比值是一定说明它与体积、质量无关,从而让学生建立密度是水的一种特性概念。在建立概念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了解意义。在学生对密度定义明确、密度概念有所了解后,从实验数据中讨论,如果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是多少?这样从密度定义得到了密度单位、读法和意义,使学生易理解接受。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密度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3、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来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又是课堂练习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 + 3的算法。

(2)、学习35 + 30的算法。

(3)、比较35 + 3和35 + 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说课稿 篇3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猪相处的多么融洽,多么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谈话。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3、读文理解、感悟道理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如: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门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选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4、拓展文本、延伸课堂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例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的粗糙,会有什么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组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根据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一共设置了6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模块,本节内容属于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必修);同时,本人认为该部分内容与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必修)密切相关。因为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不仅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相关(这一点可以从各个软件网站对软件的分类看出),而且更加涉及到对于文件的组织管理。同时,由于实际运用中,人们会经常碰到与之相关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有比较明显的实际意义。

结合目前软件升级更新的实际情况,我将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处理,不使用教材中的Winzip8.0版本,而使用目前比较常用的Winzip8.1版。除了考虑软件本身的功能比较先进,还根据《纲要》关于“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种意识,培养他们敢于思考、创新的精神。设计该部分内容为一个教学课时(一节课)。

二、说学生

我市市区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已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同时,在这部分内容之前,本学期他们已经学习过WPS办公软件系统、Access数据库、VB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等内容,具备较好的基础,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朝着较为成熟的方向发展,也为他们进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保障。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纲要》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海南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的要求,结合对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l了解文件压缩与解压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l了解其他文件压缩与解压缩的工具软件;

l了解常见文件类型的压缩效果;

l掌握使用Winzip进行文件压缩的操作方法;

l掌握使用Winzip进行文件解压缩的操作方法;

l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l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l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其中,进行多个文件的压缩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的认真分析,我确定使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讲授法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性、辅助性的知识、操作要点,教师有必要进行讲授,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减少他们受挫折的机会。在本节课中,对于文件压缩与解压缩的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小结等环节,我将进行必要的讲授。 l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我将进行适当的演示教学,这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l分组教学法

根据《纲要》关于“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我会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逐步学会与他人共事,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 l个别辅导教学

学生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进行个别辅导教学。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除了在小组内获得帮助,我还会适当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解决“吃不了”的问题;针对那些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自学将多个文件进行压缩并让学生来进行讲解、示范,并研究几种常见格式文件的压缩效果,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五、其他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前要确保计算机网络的畅通;为学生准备一个包含了各种格式文件的文件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分为“问题导入”、“讲解”、“自主、合作学习”、“深入引领”、“深入探究”、“交流评价”和“小结”等七个部分。

l问题导入 开始上课,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上网都干什么呢?” 学生会回答“当然喜欢,经常上网,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看动漫、听音乐、收发E-mail、下载软件……”等。 “老师也喜欢上网,特别是看电影、听音乐、下载软件。因为老师比较喜欢安装一些好玩的软件,所以我经常去找需要的软件,然后把它们下载下来。”之后提问:“当你们刚开始上网下载软件的时候,是不是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下载的软件通常需要用专门的软件打开?” 学生会回忆起各自上网的情形,给于肯定的回答。(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使用相关软件,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 然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这类文件的常见格式(常见的.rar、.zip),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 这一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l讲解 我将大致讲解、演示(也可以让已经会使用的学生来演示)Winzip8.1(说明使用新版本的原因)的使用方法,仅限于右键单击目标文件(将被压缩或解压缩的文件)调出右键菜单;然后布置学习任务:尝试使用Winzip8.1的各个快捷菜单对老师指定的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并总结操作的结果(操作的步骤、文件大小的对比等)。最后进行分组。 该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l自主、合作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教师主要是巡视课堂,发现一些典型的问题,并解决;同时注意发现基础相对薄弱和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别给与关注。 该环节需要约10分钟。 l深入引领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会分小组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成果,小节文件压缩与解压缩的操作和不同类型文件的压缩效果(Jpg文件的压缩效果不太明显,而Doc、Avi等多数文件的压缩效果比较好)(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比较“解压到…”和“解压到‘文件名…’”的区别以及“添加到…”和“添加到‘文件名’” 的区别。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从网络下载的文件,解压缩以后往往得到很多个文件。那么我们怎么把多个文件压缩成一个文件呢?”然后布置学习任务。 该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l深入探究 学生就我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操作,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仍然巡视、个别辅导。 这一部份约耗时5分钟。

l交流评价 学生的探究学习基本完成后,仍然进行小组汇报,并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对其他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演示。然后提出问题:“可不可以像以前的软件那样从程序组中打开Winzip?”。由水平较好的学生演示并让其他学生操作进入Winzip窗口。 关于操作的汇报交流结束之后,提出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压缩与解压缩软件除了Winzip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软件?”再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列举其他压缩与解压缩的软件。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平常可以利用压缩软件在那些方面为我们带来哪些便利,解决使用计算机时的一些问题(比如节约磁盘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存储更多的文件等)。 此环节约需要7分钟。 l小节 最后,由我(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简单的小节,并对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学习进行表扬。 此环节约2分钟。

说课稿 篇5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二“野蛮与文明”课题一《血与火的时代》教材分析

《血与火的时代》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介绍了人类社会进入14、15世纪的时候,世界历史发生了新的变化。用西欧列强进行殖民霸权争夺和掠夺的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发展与海外殖民掠夺紧密相关。而哥伦布和麦哲伦进行的新航道路探险活动,不但发现了美洲大陆、证实地球是圆的,更促进了欧洲列强殖民的扩张活动。教材用图片与地图展示了争夺的结果,通过殖民战争、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贩卖黑奴和不平等贸易,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课内容较深,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欧洲近代史,引导学生与中国同时代进行对比,为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中国后来的落后提供帮助。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已有一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本单元前一课的学习,他们已对世界历史的变迁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课前,学生通过资料收集的探究活动,对本课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影响的认识还不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正确的引导与澄清。本课内容较深,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欧洲近代史,引导学生与中国同时代进行对比,为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中国后来的"落后提供帮助。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圆锥的体积”。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养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把多媒体演示引进课堂,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想、自己说,想不到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去想,去发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问题去观察,去讨论,去实验,去理解,去总结。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本节课采用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四、说教学模式

本节课运用了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所谓的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要在上课开始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先前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探究氛围。本节课我创设了两种冰淇淋,怎么样买更合算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不只在于激趣,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数学的眼光,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这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重要一步,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解释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接着猜测圆锥可能与哪个物体的体积有关?再猜测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是为了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信息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为学生调整认知结构,构建新知识奠定基础。

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

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总结出等底等高的情况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sh各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三分之一。这样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整个这一环节我一直本着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因为学生在探究发现、建立模型中创造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方法,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四个层次的练习。

【基本练习】

首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到底买哪一种冰淇淋合算。然后计算圆锥冰麒麟和圆柱冰淇淋的体积。在计算圆锥冰淇淋的体积时,允许学生有选择的完成,这样对学生进行数量上和难易程度上的开放,不但关注了学困生,也促进了尖子升和特长生的发展。

【变式练习】

是一组判断题

【应用练习】

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一次深化理解,并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综合练习】

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求削去的体积。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注重了新知识的结构化,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充分理解,加深了体验,使新建立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还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了梳理。

在本节课的课后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圆锥,圆柱。要求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相等。

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一种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并且产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没有时间限制,又没有空间限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三生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材施教。学困生学习最基本的内容,优等生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拓展了思维。在教学中,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有难度的留给优等生,实验操作环节以强带弱,最后分层次练习,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同时也促进了尖子生的发展。应用练习和思维拓展主要是关注尖子生和特长生。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本节课,以教材为主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重视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过程,是每个孩子都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这次教学大赛的要求是同题同构,目的是共同提高。我们六年组三个数学老师在选课上,备课上,制作课件中,到后来写教案设计,说课材料,真的是做到了合作。虽然是我们精心的准备了,但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遗憾。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不是尽善尽美。

2、在三生培养中,对差生的关注不是很到位。

3、课堂中有浪费现象,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紧张。

4、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听课、多学习、多研究、多总结、多反思、使今后四十分钟的数学课堂每一分都有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教案推荐度:《观潮》教学设计推荐度:小学语文《观潮》教案推荐度:《观潮》课文教学设计推荐度:《背影》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观潮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作为一名...(展开)

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推荐度:《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推荐度: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推荐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度:优秀的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等式的性...(展开)

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推荐度:初中语文说课稿推荐度:初中语文说课稿推荐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说课稿推荐度: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推荐度:相关推荐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