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六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科学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具:

1号抽屉:每组各一杯可乐、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号抽屉: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引入课题 板书: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2、学生实验,师巡视。

3、汇报观察结果。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

三、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没有颜色的。请大家拿出1号抽屉中的1号杯,与水比较一下。水是怎样的。

2、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你们说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点,你是怎么解释呢?拿出1号抽屉的玻璃,比较一下。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做水流动实验。

7、水与玻璃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说(硬或软,形状上有区别)

师:玻璃是什么形状?(学生说长方形)

师:那么水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8、学生实验、讨论、汇报。

9、小结。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10、总给什么叫液体。

四、区分各种各样的液体

1、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液体的?大家试试看

2、学生实验

3、出示: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区分杯子中的液体?

4、学生上台,并说理由。

5、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地闻或者尝。

6、学生说,师小结。

五、总结。

板书:

看 没有气味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透明

闻 水平面 气泡 放大 变弯 溶解 沉浮 重量

尝 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各种盖子,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快乐。(情感目标)

2、初步了解盖子的作用,发现有螺纹与没有螺纹盖子其中的秘密。(认知目标)

3、尝试用拧、按等方法操作各种瓶盖,发现盖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技能、认知目标)

活动准备

提供各种盖子与瓶子

媒体演示PPT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大胆表述

(一)、玩玩说说

(二)、比比说说

小结

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么多盖子的不同之处。我们为自己的发现鼓鼓掌。

演示比较,了解盖子的作用

(一)、问题情景,引发思考

(二)、演示比较,了解作用

小结

有了盖子,瓶子、盒子里的物品就不会不会弄脏,比较卫生;也不会挤出来,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防潮,保持里面食品的新鲜与原来的味道。

幼儿操作,发现盖子的秘密

(一)、幼儿操作

(二)、幼儿表述

(三)、发现盖子的秘密

1、发现“拧”的盖子有螺纹

2、 发现“按”的盖子没有螺纹

3、 发现既可“拧”又可“按”的盖子

4、 再次操作再次体验

四、媒体演示,生活延伸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在购买食品、用品等,都会遇到各种盖子,这个盖子怎么使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都有其中的奥秘所在。因此我通过有趣的盖子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发现盖子的不同之处,以及盖子的作用。并让他们通过拧、按等动作,发现盖子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所在。并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幼儿进一步的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盖子,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科学教案 篇4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茎》,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们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他们在三年级下册,対茎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了茎的运输和支撑的作用。三下单元资料库中也有介绍各种各样的茎,通常资料库的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有些老师会简单提一提。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确定本次课的起点,我们做了一次前概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茎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入。我们设置了第五题来了解学生对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的认识,发现学生的错误率为87.5%。因此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纳入本次课的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科学概念:

1.知道茎根据生长方式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能说出这四类茎的特点。

2、知道更多茎的形态

科学概念:①知道植物按茎的生长方式可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等。②能说出这四类常见茎的特点;③了解更多茎的.形态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比较,归纳各类茎的特点;②根据阅读资料,尝试判断几种常见植物的茎;③通过闯关游戏,学会运用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茎的多样性,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调查后,我们统计了四类茎特点的错误率,匍匐茎的错误率是(ppt出示)

教学重点: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四类常见茎的特点

教学难点:除了四类常见的茎,其它变态茎的判断

教学的过程:

核心任务1: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一、 导入:我们取一株带根和叶的植株,依次提问这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并一一剪去,最后剩下茎。(明确常见的茎是植物的哪个部分,避免学生将根和茎的混淆)

二、认识茎的本质特征

提供资料认识茎的本质特点,茎是有节的,不明显的节可以通过叶来寻找。(対茎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常见的四类茎)

三、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要认识常见的四类茎,也就是本次课的核心任务。

1、学生观察、描述不同的茎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2、师生间的交流将茎的特点与茎的名称对应起来(形成对常见茎特点和)

3.植物障碍赛,则是在了解四类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闯关活动,学生要用四类常见的茎的特点来闯关 使用汇报格式,汇报运用哪一类茎的什么特点进行闯关.

这样一层层的巩固 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常见四类茎的特点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学生对茎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常见的四类茎上,学生在这个知识点方面确实得到提升,但我们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提升,所以我们把核心任务由原来的常见的四类茎的特点改为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核心任务2:认认识茎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把变态茎的辨别这部分的内容加到资料阅读认识茎的本质特征之后。

学生对常见的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得不全面,而变态茎这部分内容在没有解决常见茎遗留下的知识点,而又涉及到比常见茎高一个层次的变态茎。我们看到了变态茎这部分的知识可以作为学生另一个提升点,前提得处理好常见的茎这部分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核心任课的内容前后进行前后进行大调整)

发现问题:容量大,时间不够,怎么办?

忍痛割爱,把常见变态茎当做植物障碍赛的奖品发掉,并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自主判断。

核心任务3:

前几次的磨课,虽然有植物障碍赛来增加学生们兴趣,但我们发现学生探究的兴趣并没有预设时浓厚, 两个活动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具连贯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用手触摸物体,发现物体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的属性。

2.发展幼儿的触摸觉。

3.学习运用触摸觉和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如:冷(凉)、热(温)、软、硬、粗糙、光滑等等。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冷水和热水每小组各一瓶;海绵球和玻璃球,砂纸和卡纸贴起来的感知卡片等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复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安定幼儿的情绪。

2.教师出示两个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两个瓶,里面都装满了水。

教师:这里有两瓶水,你们看看,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同?

幼儿动手探索,自由看、摸、闻、发现。

“不一样。一个冷,一个热。”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用手摸的”、“摸一下就知道了”。

3.教师:用手摸一摸就知道一瓶水是热的、一瓶水是冷的。那么请小朋友再摸一摸你自己面前篮子里的海绵球和玻璃球,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儿:玻璃球捏不动,海绵球能捏得动。

教师:捏得动的,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谁来告诉大家玻璃球和棉花球,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玻璃球的硬的,海绵球是软的。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只手拿着玻璃球,一只手拿着海绵球,然后告诉我,你们觉得哪个球是重的,哪个球是轻的?

幼儿:玻璃球是重的,海绵球是轻的。

5.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篮子里的卡片,先摸摸蓝色泡绵纸的那一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再摸一摸红色卡纸的那一面,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蓝色的那一面摸起来粗粗的,红色的那一面摸起来滑滑的.。……

教师:滑滑的就叫光滑,粗粗,……就叫做粗糙,蓝色的是泡绵纸,泡绵纸就是粗糙的。红色的是卡纸,卡纸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幼儿:泡绵纸是粗糙的,卡纸是光滑的。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标签: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6.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软的,热的,滑滑的……教师:再摸一摸你们身上衣服,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衣服薄薄的、软软的,纽扣是硬的……

7.教师:现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摸一摸外面的东西,(墙壁、栏杆、运动器具……)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8.幼儿分散开,自由的去触摸各种各样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要求孩子们用学到的形容词形容出来。

9.自由下课。常识教案-活动名称:科学教育活动《请你摸一摸》

科学教案 篇6

教案目的:

1、感知各种甜食的分类,初步学习分类。

2、激发乐于助人的情感,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教案准备:

1、各种甜食

2、创设“甜甜美食屋”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

4、轻松活泼的音乐

教案流程:

1、到“甜甜美食屋”做客,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到维尼的“甜甜美食屋”去做客。走,我们出发吧!

2、通过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

场景:甜食凌乱的堆在地上。

3、整理“甜甜美食屋”,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心情。

4、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总结分类标准,幼儿再次分类。

6、共同品尝甜食,交流品尝的感觉。

在共同品尝甜食时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好吃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甜食不能多吃。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延伸:

带领幼儿回教室后漱口,养成良好习惯。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能插接的恐龙蛋图片;幼儿自带恐龙蛋玩具。

2、《恐龙世界》录象;大记录纸一张。

3、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神秘的恐龙蛋

——教师出示一个很大的可以打开的蛋宝宝图片:看看谁来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蛋?(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咔嚓,蛋宝宝裂开来了,瞧,谁出来了?(恐龙出来了)

——教师:原来这是一个神秘的恐龙蛋,小恐龙就是从这个恐龙蛋里钻出来的。

2、交流:我所知道的恐龙。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很多恐龙的资料,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本领?

——幼儿交流讲述。

3、设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恐龙的"知识。那除了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恐龙的知识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答。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教师对幼儿的提问用文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4、观看《恐龙世界》录象,解答幼儿疑问。

——小朋友提了这么多恐龙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找一找有没有我们要的答案。

——幼儿观看录象后,教师针对记录纸上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解答。

5、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6、结束活动:玩恐龙蛋。

——幼儿自由玩恐龙蛋玩具自然结束。

活动建议和延伸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参观恐龙园。

2、可组织幼儿继续收集恐龙的图书、图片、录象资料,了解恐龙之最,举行“恐龙知识大比拼”的比赛。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过程;

2.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提出和呼吸相关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作出假设,学会制定简单的对比实验计划,用实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假设和实验获取的证据进行分析,对人的呼吸作出解释,形成科学的结论;

4.能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对他人的实验设计和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于质疑。

2.养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3.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提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它们在身体上的位置,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2.了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表格一张、人体半身模型一个、秒表一只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水槽一个,火柴,玻璃杯两只,玻璃片两片,吸管两根,活动记录一份、标有刻度的饮料瓶一只。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呼吸器官

1.憋气活动,初步感知

生试着憋住气,不呼吸。说说憋气时的感觉,体验生命离不开呼吸。

生了解科学家的相关解释(课件出示:大脑如果缺氧3~4分钟,脑细胞几乎会全部死亡。人一般超过5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教师指导:吸气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2.体验呼吸,认识肺

生口答: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感觉呼吸?

学生将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么感觉,认识胸腔内这个伸张和收缩的器官是肺。

学生猜测肺可能是什么样的,并将自己的想法试着画出来。

学生展示的自己所画的肺,并说说自己这么画的想法。

出示人体半身模型,学生找出肺在人体的位置。

全面观察肺模型,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肺进行描述。

3.认识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测人体其它呼吸器官。

观看课件,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师点击课件,出示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

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并找出它们在身体的位置。

提问:空气是怎样进入人体,再呼出体外的?

生口答。

课件演示呼吸全过程,生了解呼吸的全过程。

同桌交流,相互说说呼吸的全过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过程。(课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过程)

[观察、体验,完善认知。此环节,几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唤起学生的原有体验。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时肺的变化。第三次深呼吸,结合原有经验,了解呼吸的全过程。在认识了呼吸器官,了解了呼吸全程后的第四次深呼吸,结合动画的演示和对模型的观察,逐步修正学生关于呼吸原有的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的`认知。]

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提问:关于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确定研究问题: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设。

2.设计实验,指导设计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实验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研究气体的方法,自学课本,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

请两组学生汇报实验计划。

其他组对这两组所设计的实验进行质疑,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汇报组的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演示。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收集进行比较的两种气体;(2)用什么方法比较两种气体;(3)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

各组修正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思先于行,动手之前先动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小组协作制定实验计划,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实验计划进行质疑、演示、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师针对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为将要进行的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3.学生实验,交流实验发现

学生按照完善后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用实验证据验证假设,进行解释。

4.阅读表格,形成结论。

出示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分析表。学生仔细阅读,并比较科学家对气体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想法。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进人体的

空气(100克)78%21%0.4%0.6%

呼出体外的

气体(100克)78%16%4%1.2%

学生运用研究结论和已有知识经验,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呼吸。

认识呼吸实际上是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这两种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形成科学结论,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环节,注重让学生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两种气体成分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解释,完善学生对“人为什么要不停呼吸”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问: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想知道我们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吗?

生思考并口答:计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鲜的空气,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如何获取这些数据?

学生测量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生演示利用标有刻度的饮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呼出气体的含量。

学生实验,获取数据,进行计算。

交流:通过计算,想到了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实验中学会的排水集气法测量人体每次呼出(即吸进)的空气的量,再利用相关数学知识计算人每天需要新鲜空气。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体验健康需要新鲜空气。]

四、小结全课

科学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研究的过程。关于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2.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3.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目标制定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活动准备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 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

师:白色的萝卜形状是怎么样的?(椭圆形)师:白色萝卜叫白萝卜。

--一点红师:萝卜上有白色、有红色,这叫一点红。

--胡萝卜师:这个萝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绿萝卜师:绿萝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心灵美。

绿萝卜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出示PPT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 萝卜分类货架上四个框框,有红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的四种颜色的框框--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一点红--切开来(白色)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五、品尝萝卜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们要多吃它。小兔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萝卜,你们想怎么烧呢?陈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烧法,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师:"你们想不想吃啊?"-------想师:"我们樱桃班里的甬港饭店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萝卜宴,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好(放音乐结束)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科学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科学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突然》教案推荐度:大班重阳节语言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展开)

教案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我的运动装推荐度:保护环境大班社会教案推荐度:《交通规则我知道》大班社会课教案推荐度:大班社会新朋友教案推荐度:九九重阳节大班社会教案推荐度:相关...(展开)

教案教案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