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心若如止水,则可一心向学,矢志不渝;心若似明镜,便可潜心问道,不起尘埃。

  心无旁骛,强调“心”之宁静自然,不起杂念,心中只可留得一片光明,便已然承载了大千世界——看似悠悠心学、冥冥玄学,不可名状,不可描摹,却实为儒者之所求、君子之所崇。孔孟所谓君子,心有天下苍生,胸怀九州四海,大而广袤,浩而无垠,为何却独容不下区区之“旁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始见“骛”——“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汉书·音义》:“直骋曰驰,乱驰曰骛”。心中若是有万马齐奔,向着统一的目标而进发,朝着统一的方向而奔腾,是为胸中鸿鹄之大志;但若乱马无所适从,呼呼啸啸,扰乱了心神不说,心中之所向何方?不过是燕雀的浮生之梦罢了!没有统一的原则,没有统一的号令;没有统一的方向,没有统一的光明,心中的千军万马何以成百万雄师?纵使兵强马壮,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秦自穆公时,君臣百姓以富国强民为一切行动的准则,秦国二十余代君王臣民上下一心,专心致志固国东出。以“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心进行国家机器建设,治国大略皆以“包举宇内”为核心,一城一池之得失皆以“残卷天下”为参考,无论是纵观二十代君王,亦或是横览臣民心声,无非七字——“序八州而朝同列”。君臣同心百又余年,心无旁骛,乃使西戎小国威震四海,横扫六合!倘若秦有君臣置国之不理,家之不顾,一心谋求私利,心生杂意,或君不知雄心何在,民不知国为何物,频频变更治国大略,声色歌舞,图财谋利,心不知所向,梦不知何方,恐怕当日之帝王是为他主,今日之历史亦会迥然!

  心无旁骛,是对选择的坚守,是对初心的忠诚;心无旁骛,是对心境纯明的守护,是对灵魂永恒的洗礼。唐代高僧惠能曾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土带着俗世红尘的沾染,扰乱灵台的清明,掸拂擦拭,复原光明的本性。佛铃花开,处处往生;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佛家的往生义理,解说儒家的求知问学,也不失为寥寥禅机,颇具理趣。惠能的一番话虽是劝诫世人勿要有执念,方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可是,执念与信念毕竟有所不同,心中的信念不达时才会成为妄想执念。“求得之”的是信念,“求不得”的是执念。若想达到惠能的“勿有执念”之境界,还须先成全了信念——是所谓“勿有执念,须达信念”。信念所达凭借清朗的心境,便是“本来无一物”,也是“心无旁骛”。心中没有他物干扰,信念融入心境,达到“一统”,心境即是信念,信念也是心境,心中便再也装不下其他、容不下其他,真真正正“心无旁骛”。

  冰心先生说,“有不少人向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或是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书写下去。”我想不受喧嚣侵扰,倾听着安宁与寂寥的清歌;我想不受乱花迷眼,观览着淡然与清秀的水墨;我想不受芳香纷扰,浅嗅着虚无与幻灭的素净。我想,我走在求知问学的“三清幻境”,看不见红尘滚滚十丈,听不见烟雨淅沥千回。我走得心无旁骛,悠然自得。我看见真理的光辉绚烂如霞,我听见知识的歌声悠远似萧,我嗅到学问的芬芳清雅如梅,我想,我心无旁骛地走在求知问学的路上,步步生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宋濂之从师之时,“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其求知信念之坚,其问学心志之纯,非常人能及,所以“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他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心中对学问的热枕让他忘却了所有,所念、所想不过求知,锦衣玉食并没有模糊他的信念与心志,珍馐佳肴也没有扰乱他的坚定与毅力,坐得下,守得住,耐得了寂寞,求知问学,乃成大器,大明王朝之栋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日不忘初心,年年心无旁骛,方得心中至真至善。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我正求取着青春之学问。夜深人静中求知若渴的孤独寂寥,是清净纯明的修炼,文学巨匠杨绛先生,商业大咖马云,晚清名臣曾国藩,从弱者的逆袭到成功者的崛起,无不是看着浩浩繁星、茫茫沧海的层层磨砺,向着毕生所寻、所想,穷及一生,追寻一生,不想其他,不求其他。《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圣人是肯做功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功夫的圣人。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是为“笃行之”。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们听多了故事,看多了传奇,我们渐渐沉浸在幻想中,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忘了自己所追寻的是什么。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功成了,名就了,以为人生的山峰已经被踩在脚下了,渐渐地,我们走进自己的心魔,幻境的云梯下是万丈深渊,而有些时候我们走着走着,以为已经到达了巅峰,仔细一看,竟是粉身碎骨摔落在地的剧痛;“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走在现实的步步阶梯上,挥汗如雨,何其艰辛,回首,看见一片片海市蜃楼,虚幻飘渺,有人坠入万劫不复,有人落入百丈深渊,有人庆幸自己走得心无旁骛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从“三寸”到“万仞”,一斧斧的砍凿,铿锵不绝;一锤锤的敲击,掷地有声。仅凭水滴之力何以穿石,仅凭铁杵之粗何以成针?心无旁骛的守护,这,是破茧成蝶的辉煌,是凤凰涅槃的永恒。

  在求知问学的路上,我想循着孔孟足迹,谨尊为学之态度;我想行走在古希腊的街道,思忖着哲人的辩驳;我想走进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求教深思广学的奥秘,我想走进王夫之的船山,聆听朴素唯物主义的真谛;我想成为《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简单符号,参悟着理论的精深,我想成为中国星火燎原之势下的一株草,见证着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历程。我想,我走在路上,学着礼仪之邦的千古文化,问着西方文明的辩证哲思,求着当世政通人和的理论教诲,知着现代强国兴邦的实践思想。我知道,我走在“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路上,走了二十余年,虽“条条道路通罗马”,但“自古华山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走得心无旁骛,时时勤勉,我追寻着先贤修身养性之途,探索着圣人治国平天下之径,纵使荆棘坎坷,悬崖峭壁,纵使危机四伏,马革裹尸,莺歌燕舞带不偏我坚稳的步伐,拂堤春晓晃不乱我明朗的心神;昙花盛开与我无关,黄鹂嘤啭充耳不闻。我看见我的繁花似锦,我听见我的凯歌缭绕。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心中只需装下“远方”,胸中便已有宇宙八荒。一路的风雨,洗涤了心灵的尘埃,即使万马齐发,也不见尘土飞扬,我的心中自有我的骏马奔腾。心无旁骛,坚守着我的初心不变,求知问学,信步在通往黎明的大道。心似明镜,无处起涟漪;胸有菩提,何须掸拂尘。我想,我是一位心无旁骛的求学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风  无风词条  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词条  明镜  明镜词条  涟漪  涟漪词条  何处  何处词条  
散文朱自清

 三家书店

 伦敦卖旧书的铺子,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CharingCrossRoad);那是热闹地方,顶容易找。路不宽,也不长,只这么弯弯的一段儿;两旁不短的是书,玻璃窗里...(展开)

散文

 不再相见,却会想念

静静的坐在火车站附近地下商城的某个茶馆里,要了杯茉莉花茶茉莉花的清香此时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茶里的苦涩,掩去的,不单是茶的芬芳,还包括残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一缕清香习...(展开)

散文

 人在旅途

 列车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飞驰,车箱内聚集着一排排陌生的面孔。这种相聚似乎没有来由,似乎又是前缘分定;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似乎又会演绎出一些美丽的传说。窗外是冰封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