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幻梦

   

爱做梦的孩子,是否因在现实里找不到归宿,而把美好寄托于虚幻。——题记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做梦。

“在曲折无尽的迷宫里穿行,误入一片茫茫的雾气,遥岸隐约现出森林。身体慢慢腾空,于交错纠缠树枝间隙中,在一片沉寂里行进……”梦里的奇异,恍若走进了古老的童话,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里,有不为人知的体验。

小时候,我们也都爱幻想。

“自己突然有了超能力,家里的零食吃不尽,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在某个树洞中发现通往精灵世界的通道……”幼时还童稚,对美丽的传说深信不疑,偷偷的描绘着向往的一切,在盛夏的阳光里任思绪天马行空地游畅。有时明知是虚幻,却依然放任自己一瞬的沉浸。

很多次在梦中,一度认为自己正在亲身经历梦境,一时又觉得自己只是个旁观者,那个梦里的自己,模模糊糊的出现在眼前。有熟悉的同伴,同现实接轨的场景,却在无数个印象拼凑起来以后,衔接出一个幻境。画面一晃而过,从一处穿越到另一处;真中有虚,虚中有真,亦真亦虚,梦在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中进行,就如同生活在看见与看不见的未知中继续。

做了好梦,在它完结时总希望延续下去;做了噩梦,惊醒的同时强撑着沉重的眼皮不想让恐惧再度重现。梦的接触太真,以至于我们在恍惚的一瞬间认为这就是现实,却忘了他们原本是藏在人们心中某些一闪而过的念想,在空闲时间偶尔发呆的想象,却因为生活忙碌得无暇顾及,只有在沉寂下来的夜里才被大脑将它们与现实的记忆编织成一连串的故事。

梦是人内心真实的写照,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在心底深藏的另一面。平日里的形象是怎样,梦呈现的不一定一样,甚至会是截然不同的表现。想做却不能做,被压抑许久的古怪思想,在梦中呈现出真正的内心世界。但也许藏得久了,梦就成了回忆的播放,再不复出。又或者,梦来源于我们的一时的幻想。它们从一个思想的碎片开始,延伸着形成连贯的结局。在梦里,我们能做到现实中不能做到的事,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幸运的结点。可以说,这是我们在被世界变得现实、世故的同时,心中残留的一丝对美好的向往。

梦是一场奇妙的邂逅。每个人的异想天开,在梦里都能得到实现。它们插上翅膀,在夜里穿梭,将人们不敢启齿的虚幻念想鲜活的展露,演绎着迷离玄幻的经历。不用遮蔽,更不用躲藏,如此直白的袒露,没有担心他人会嘲笑自己荒唐的顾虑。或许,梦的出现,是为了给残酷现实中的人们一点慰藉,给枯燥的生活一丝调剂。

以前的我,梦里常常会有无数奇特的冒险,那些惊险的场景,让属于夜的时间充满了自由,无拘无束,梦里由自己主宰。但现在的我,已有很多次的熟睡中,不见了梦的踪影。脑中只有混混沌沌的一片空白,像虚无的光影,醒来后也不曾忆起。是学业的繁重,让我无暇再去寻觅那些美好了吗?大人们多数都遗忘了做梦的滋味,也许是心灵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包袱,也许是忙于工作奔波劳生,不再有儿时多姿多彩的想象。所以,梦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世俗的改变下,丢失了许多原本的美好。那些纯真,那些自由,那些本身不真实的却能带给我们真实喜悦的幻想,都在每个人的岁月里静悄悄地流逝。

  世界的轨迹我们无法改变,但不要忘了自己的主动权。做个好梦吧,给疲倦的心灵放个假,在你还可以做梦的年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幻梦  幻梦词条  
散文

 夜思

        五一假期开始了顺计时。宿舍里只剩一个我,给自己斟上一杯酒,没有开灯。看不见就不会空旷。  &n...(展开)

散文

 那个年代(13-14)

 十三、小学时代的玩耍  小学时代是我人生的启蒙时代。有些知识我早在小学时代就打好了基础。例如,我爱阅读课外书籍,在小学时我就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