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南涧的前世今生

  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的史述,说的就是云南大理地区,最迟在西汉就纳入中国的版图。大理,是南亚丝绸之路上的一颗夜明珠,南涧是大理的南大门。

  南涧称谓,大唐始名。因地处蒙舍诏王城南面河谷里的一条小河而得名。南涧是藏普茶盐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隘口,是大理人走夷方下缅甸,到古印度的必经咽喉之地。县城东南的宝华镇(古称蒙乐镇)和西南的公郎镇,是拱卫蒙舍诏王城今巍山南诏镇的南面军机要地。相当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通往西亚和欧洲的“阳关”和“玉门关”。

  古籍载,商朝征服彩云之南时,曾与当地蛮族人发生过一次象战。不知是景东的傣族人还是佤族人,或是其它少数民族的人,还向商纣王奉献过贡狗无量山小矮犬,供苏妲己玩乐。到秦汉时,今大理的南涧,普洱的景东,以及彩云之南诸地,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汉武帝依照洱海样子,在长安建人工昆明湖演练水兵(即汉习楼船)。西汉时设益州郡,治地在滇池县,南涧隶属益州郡属下的治地在巍山的邪龙县。东汉时设永昌郡,管辖整个云南。南涧属永昌郡。三国时南涧属治地在祥云县云南驿的云南郡。刘备在位时,因彝族首领孟获反叛蜀汉,故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史录。到如今,云南还留存着很多关于诸葛孔明的历史足迹和故事美谈。据我所知,在南涧镇西山上就留下“诸葛垒营”,在公郎镇田埂上就留有“公郎诸葛石箭”,以示归属和表丰功伟绩。

  在今大理地区,最早的地方小政权,当数春秋战国时期,建在彩云之南(简称云南)的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的“白子国”,又称“哀牢国”。哀牢国后来“迁都”到今天的弥渡红岩镇,他们是过金沙江北来的庄娇的后代。白子国新都“白崖城”,至今遗址尚存。北面背靠九顶山定西岭,其它三面挖有人工护城河,引九顶山雪水灌入。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中原大定。隋朝南下收服了今保山的一个地方部落小政权,一统天下,设“昆州”管辖彩云之南。被平叛剿灭的保山小政权主事舍龙,带着他的少许部族逃往巍宝山避难躬耕。舍龙长子,力大忠勇,故得白子国王张乐进求厚爱,以女儿三公主妻之。由于白王只育有三个女儿,老了就把王位禅让于他。他便是蒙舍诏第一代主细奴罗是也。南诏后人为感激三公主给他们的民族带来的天大荣耀,海深福分,就在巍宝山上建了一座“三公主庙”,纪念他们的“国母”弥渡人三公主。巍山因为是第一个彝族人建立的大政权蒙舍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现在被称为彝人故里。细奴罗因为建立了蒙舍诏,而被追尊为彝人始祖。这是巍山每年举行天下彝人祭祖活动的由来,期间还一同举办巍山美食节,很是热闹,盛况空前。


  蒙舍诏建立前,土蕃贵族势力已进入云龙、漾濞一带,经常袭扰洱海地区。唐王朝为了阻止土蕃势力向金沙江以南渗透,支持蒙舍诏把土蕃势力逐出了洱海地区。蒙舍诏第四代王皮罗阁,又在唐王朝支持下,“火烧松明楼”,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雄伟高大的巍山拱辰楼第三层楼门头上,面南书有“雄魁六诏”的黑体大字,昭示着皮罗阁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的荣耀,也昭示着皮罗阁镇守彩云之南的辉煌业绩。“火烧松明楼”一事,就是白族民间故事“柏洁公主铁镯寻夫”的凄美典故,后来演变成了当今的火把节。火把节时用金凤花包红指甲,就是纪念这位伟大的柏洁公主,在炭火堆里寻夫十指流血的壮举。南诏建立后,土蕃势力又强大起来,南诏上层又依附土蕃脱唐。但是,在大唐王朝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南诏,人心思定,人心思唐。在广大民意的推动下,英明的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义无反顾地带着南诏郡国,永远回到大唐帝国的怀抱。现在的巍山古城格局,就是异牟寻派遣去长安学习的那些人,回来后设计建成的。巍山古城,虽经历了千百年无数次兵火,如今仍留有大唐当年帝都长安城的风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巍山古城,就是当年的“小长安”。

  南诏国下辖六个节度,景东银生,是南诏国前期最大的节度。统管现在的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以及越南、老挝、缅甸的部分地区。

  巍山蒙氏政权初期,南涧南边的景东文井的傣族势力日渐强大。他们在部落首领阿之步统领下北进,经过景东县城南面的孔雀山一战,赶走了镇守银生的蒙氏,夺取了蒙氏在景东的政权,接管了蒙氏的银生辖地,建立了以傣族为主干的统治。蒙氏组织过一次对傣族阿氏的征讨,在景东的安定、文龙两乡一带失败了。以后的蒙氏,再没有组织过一次像样的对景东阿氏的讨伐。所以,景东阿氏傣族地方割据势力,延续长达七百多年,与唐宋相始终。只向唐宋称臣上贡,不服南诏大理管辖。故此,南涧就成为拱卫南诏“王城”巍山蒙城的最后一道南面要塞。发源于宝华镇的分隔无量山与哀牢山的南流深涧河无量河,把景东阿氏和巍山蒙氏天然分开了。南涧成了景东阿氏与巍山蒙氏角逐的缓冲地带。无量河两岸,是景东直接到巍山的唯一通道,岸边蒙乐镇的虎街(相对于乐秋乡的上猫街又叫下猫街),战略地位显得特别重要。南诏为了王都蒙城的安全,就以蒙乐镇为中心,派重兵从无量起沿途把守这条流经南涧景东,镇沅多县的无量河。从此,这条河就叫“把兵河”。由于当地人对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的“兵”和“边”读音混淆不清,后来,听的人就把“把兵河”像“宋挥玉斧”一样,误传为“把边河”了。

  蒙氏为了政权的安全,远离景东阿氏威胁,后来就把王城从巍山迁移到大理太和城,就是元世祖平南诏碑处。没过多少年,又把王城迁到羊苴咩城,即现在的大理城,南诏王国才稳定下来。如今联想到南诏后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可认定,南诏迁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景东傣族阿氏的崛起,威胁到蒙氏的王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洱海地区的控制,巩固六诏统一的成果,防止被灭五诏叛乱复辟。再一方面是,大理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西有终年皑皑白雪的苍山作屏障,其它三面有波涛汹涌的洱海为护河。北有上关,南有下关两关重镇护王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谓固若金汤矣!但是,诗曰:万里长城一望收,江河入海走到头。谁知民意是天意,水能载舟亦覆舟。

  南诏政权后期,朝廷腐败懦弱,生民困苦,怨声载道,奸臣趁机弄权,政权几经更替。最后,由通海节度段思平收拾残局,建立大理国。段思平继位者段誉,大理国南岳无量山,成为金庸笔下《天龙八部》的绝好素材。于是,什么无量洞,无量剑,凌波微步,神仙姐姐,运应而生。无量洞是真的有的,在无量山景东段金鼎山中,景东周道人在此修炼成仙。为此,我写过一篇短文《登金鼎山悟道》。金鼎山,香火很旺。神仙姐姐也是有的,近几年年年在公历双十二前后,在南涧樱花谷出现。不信,你就在樱花盛开的月明夜,躲在茶树丛林下偷偷地看。你一定会有心旷神怡的发现,好像见到了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至于凌波微步,无量剑,我正在寻找,找到了一定会与大家分享。小龙女嘛,至死没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为情所困,被情所扰,至今芳魂还在苍山洱海之间,无量哀牢之巅游荡,寻找她的前世夫君投生地,不知她要投生在你家还是我家。我想,不管她脱生在谁家,那么乖巧美丽,出世脱俗的仙骨佛身,我们都会欢迎的,喜不自禁的。

  元世祖忽必烈率蒙元大军南征,势如破竹。经甘肃,过四川,渡金沙江(即元跨革囊),灭大理国。再东进灭掉南宋,统一天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边陲无量哀牢各民族的安定团结,元政府在南涧地设“定边县”,意在安定云南边疆各民族。目的是为防止景东傣族贵族势力生事,影响元政府灭南宋平天下的大计。事实上,元剿灭南宋后,就回过头来把景东傣族阿氏政权给收拾了,设立了景东元政权。至此,南涧“定边县”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不久就被裁撤,归人楚雄南华的威楚路。后来,又从威楚路中剥离出来,复归蒙化县。再后来,解放后的1963年又从蒙化县中分离出来,并把弥渡县和凤庆县的一部分划归南涧,1965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南涧彝族自治县。今年,刚好是五十周年大庆。

  景东傣族老人一代代的传说着,他们的先民南迁时,在南涧月牙山上埋下了几挄萝金子银子。这无疑对傣族淘金者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南涧地方的人,称傣族人为摆衣。摆衣几次攻打南涧的缘由,是不是为了来祖籍地寻宝?我就说不清了。清朝时南涧巡检司所在地(现为南涧小学),历史上曾被景东傣族上层势力平毁过三次,最后一次是明朝初年。为平定景东傣族贵族势力来南涧之乱,明太祖朱元璋派女婿沐英率大明军队,在南涧镇的左、右所和总府庄一带,大败景东傣族首领刀斯郎的象队(史称“定边战役”)。景东银生归顺大明后,大明仍在景东银生设景东军民府。大明皇帝赐阿氏为陶姓,陶氏成为景东的名门望族。陶府,成了如今景东人格外特别的骄傲。陶府墓地出土的金帛,是南诏大理国故都到如今都不曾发现的,是国家一级文物,诉说着陶府的辉煌。由于大明这次征服傣族上层势力的内战,南涧镇至今留下了沐寨朝阳,得胜庄,安定村,土官村,总府庄等地名村名。土官村阿氏青年,躲在苞毛棵里,用柴刀砍掉刀斯郎战象头象的象鼻,助明军取得大胜。事后,阿氏因立功被明政府封为世袭土官土司,传为南涧佳话。后来,被口述为美丽动听的民间文学故事——《彝族青年阿氏要土锅煮象鼻》。阿土司与明朝政府流官共同管理南涧,直到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民、彝民起义被大清军平息,才终止世袭,改土归流。

  这篇类似演义的南涧历史沿革考释,我有意隐去确切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和时间,是为了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去国史中深入研究南涧,认识南涧,了解南涧的真实历史。南涧不是大唐入版,而是秦汉入版。不能望文生义地把南涧曾经的“定边县”名,误读猜想为,南涧是中国唐、宋、元时期,最南边的一个边境县。含混不清地将南涧县域内的“把边河”(即把兵河),作不恰当的牵强附会的比喻。甚至顾名思义的将“把边河”,乱想成是边境上的一条分界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我费尽移山心力,写这篇拙文的目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涧的前世今生  南涧  南涧词条  前世  前世词条  今生  今生词条  南涧的前世今生词条  
散文散文随笔

 七月,竹林清幽

 七月时光,鸟鸣啁啾,竹林清幽。  踏入竹林,这片片青翠的绿,这袅袅微微的凉,仿若股股湿漉漉的风,迎面扑来。躁动的情怀是否此时也会随着这竹林,溶之一体,沁于其中...(展开)

散文

 外公的工具

 外公是一名木匠,一位技能高超的手艺人。  我几岁的时候,住在外公外婆家。那是条河的旁边,河边有滩,沿着河滩可以去到远远的地方。外公每天天还微亮就挑着木工工具箱...(展开)

散文

 让风吹过

 那些日子里,彷徨征途的徘徊将我重重缠绕。漫天的繁星让我困惑,银辉的树影让我缄默。       静着,腻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