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赤裸裸的人读后感精选

  《赤裸裸的人》是一本由马尔克·杜甘 / 克里斯托夫·拉贝著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裸裸的人》精选点评:

  ●法国人写书跟法国人拍的电影一样,絮絮叨叨,看了半天还以为没开始呢。

  ●大数据 可敬又可怕

  ●假如秦始皇时代就有了大数据这种概念,那么他的秦万世理想我觉得可以实现。

  ●作者的反美情绪高涨呀,谷歌躺枪。虽然义愤,但言之有理。

  ●大数据问题其实联系着另一个吊诡的命题,就是把一个机器的每一个零件都陆续换掉,那它还能不能称之为原本的机器。人觉得自己跑得慢,发明了代步的汽车,觉得自己耳不聪目不明,所以发明了延长信息接受范围的种种道具。大数据越发成为一种决策工具——它最终的指向,是换掉人的脑子。那么,人还是人吗?

  ●“就像奥德修斯,被绑在船桅杆上,没有受到美人鱼歌声的魅惑,成功通过了那片海洋。人类应该通过提问‘为什么’,重新赋予人生以意义,反对机器强加给人们的‘解决主义’功利逻辑,人类应该拒绝把一部分记忆——人类个体的基石,交还给‘母体’(big mother)”

  ●全书几个案例和数据和观点都比较不一样,早点儿看会更有时效性。如:大脑不是为了单纯记忆而存在的。………电脑无法生产出思想、概念和想象力。

  ●...作者反美情绪高涨,不会我很乐意相信政府部门拥有后门,毕竟这两年各个网络公司纷纷更新了新的网络协议条款、 里面明确地写着他们会在有关部门要求下提交数据。(我说的是美国)

  ●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上,相对来说中国的消息更少,但是可能更严重。“这种对所有人的监视将成为规章,几乎没有人能幸免,除非他自愿成为脱离社会的新边缘人”。忽然想到三和大神们,笑

  《赤裸裸的人》读后感(一):推荐结合作者的最新小说《无尽透明》一起看

  很薄的一本书,可能两位合著者中的克里斯托夫·拉贝是记者出身,所以每个章节读起来都有点像新闻评论。不过,马尔克·杜甘把这本书的观点揉进了他的最新小说《无尽透明》(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60246/ ),把那些不好说或者说不好的话都搁在这本小说里了。

  《赤裸裸的人》读后感(二):假如政府掌握了大数据

  在作者看来,像谷歌这种公司掌握着使用它的人的所有信息,根据这种信息谷歌架构起了一个庞大的大数据帝国,在这个帝国里面,谷歌的权力至高无上。

  大数据这个概念,是互联网时代那些企业为了赚钱而发明出来的。它本质上是一种数据采集、分析、利用的学问。在许多古装电影电视中,还出现过这种原始化的的大数据:官员要调查某个人,进入一个布满各种传输机关的档案室,然后一个卷轴从一个个传输机关一直传输到对应的地方,查询档案的人轻便地把它拿起来查看。

  这是对中国古代各种档案管理的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古代要进行一次大数据的调查并不容易,最常见的是人口普查与测量土地。这两样都关乎帝国的税收,尤为重要,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曾经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把收集到的数据做成了“黄册”,另外还收集了全国的耕种土地的数据,称为“鱼鳞图册”,这些都统一放在南京玄武湖中的一个小岛中,称为“后湖黄册库”。但是这种做法难以为继,朱元璋之后的皇帝,所统计到的数据居然一直没有超过朱元璋时期。

  在古代,统计数据如此不容易,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容易了。因为一切东西几乎都可以数据化。甚至,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数据化。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轨迹已经被默默记录下来,并形成了一个个档案,这些档案在某些公司手中时,他们想着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赚钱。

  当这些数据假如掌控在政府手中,那么政府会利用这些数据做些什么?

  这是值得深思的,而且我也对这个前景感到悲观。

  《赤裸裸的人》读后感(三):大数据构筑的未来世界

  本文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以黑客帝国为框架,借鉴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幻小说,运用哲学思想批判大数据可能带来的问题。

  免费的代价是,如果你不为任何事买单,那么,你不是顾客,而是商品。大数据时代,凡走过,必留痕迹,隐私也就是伪命题了,如温顿瑟夫说“拥有私人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荒缪”,这时的地球村是会像《乡土中国》的乡村,熟人社会,会不会更好呢?毕竟很大程度上我们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源于从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或者是会变成毫无隐私、完全透明的生活创造的极权下的诚实呢?

  四大互联网巨头GAFA(谷歌苹果脸谱亚马逊)掌握着巨量信息,利用这些大数据甚至可以重现一个人。从前段时间网易云和支付宝的个人年度报告,发现这些巨头们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至少他们有这个能力。隐私荡然无存,开房约会这种有违道德的事情,很多人掩盖不了了。在未来,谷歌是否能成为老大哥一般的全能妈妈“Big Mother”呢?

  关于预测未来,电影《少数派报告》有很好的描述,到那时,原本是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现在也要论心了,是不是很可怕呢?从内存和速度来看,大脑比计算机差太多了,这时候面临是否将权利让给大数据的问题,因为“技术奇点”指出将在2040年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类智慧,作者更多的是担忧,是典型的“弗兰肯斯坦情结”,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将会被其毁灭,《异形》和《攻壳机动队》都可以参考看一下。

  作者赞赏斯诺登和阿桑奇一般的“背叛”,也为黑客和暗网正名,我一直觉得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个人无法抵抗,而暗网就想地下党的数字版本,那些黑客便是奥德修斯的回归,为“光明”世界带来一点点光。

  作者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引用的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所说“如果让事情顺其自然,那就是灾难”,希望人们加以警惕,并且采取预防措施。

  个人非常认同作者的批判精神,作者引用的哲学书籍几乎没有涉猎,因此还不能更深入的评析吧。

  《赤裸裸的人》读后感(四):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安全

  当网络上出现一个热门视频,转眼之间,网友们就可以把视频主角的信息扒得一干二净,这是因为你平时发的微博、朋友圈、INS等,其实全都有可能把你的信息暴露出去,再加上现今的各种实名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控管理,其实,也进一步推动我们步入数据透明化的社会,成为作者口中赤裸裸的人。 作者克里斯托夫·拉贝因长年采访报道各类安全新闻,对反恐怖主义的行为和变革有着深入的理解。他对政府、大数据巨头们花费巨资却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事实有效的行动来反对恐怖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也对大数据对世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产生疑虑。 大的方面来讲,对于一直鼓吹的通过大数据信息监控来打击预防恐怖袭击的手段,因利益不同造成配合分歧等多方阻碍因素,事实证明收效甚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媒体的大肆渲染,一次次的预防失败,反而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和恐怖主义的猖狂,草木皆兵。而在其他方面,大数据又发挥着意料之外的“奇效”。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也离不开数据的背后推动,如今民意调查也已成为左右选票流向的重要手段,当资本操纵数据分析公司,由此诞生的民意有几多民主,大家心中都有数儿。再看最近的一次美国大选,不可否认,各种被黑客偷窃挖掘出关于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不利信息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著名的“邮件们”更是让其公关团队无力回天。事实证明,大数据又一次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甚至滋生怠政腐败。 小的方面来讲,就咱们身边的例子,大家的手机上可能收到过朋友圈广告,也就是微信官方在朋友圈推送的广告。如果你最近正在烦恼为自己的孩子报辅导班,在微信群问过或者浏览过相关文章,很可能就在第二天收到当地少儿培训机构的广告推送。如果没有收到过,那你浏览网页的时候,应该看到过角落里弹出的各种产品广告,你会发现,前几天刚浏览过母婴信息的你,收到的全是奶粉广告。如果百度内裤品牌,那第二天你打开网页会收到一水儿性感内裤的广告,很不幸,你正好要用电脑在公司会议上进行投放,那真是尴尬。这也是网络通过搜集我们的信息,形成大数据之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细思极恐,每一个搜索不是personal,而是open,都会被后台抓取记录。 在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建树不大,反倒是深谙旁门左道的功夫。大数据发展之路,越走越与初衷背道而驰。不可否认,数字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但,万事万物都有双面,一方面我们享受着大数据红利,另一方面我们就会承受隐私必然会收到窥视的负面因素。新闻媒体一直鼓吹人力劳动终有一天会被数据智能取代,人类获得真正的解放,但到那时,不断自我进化的人工智能,又是否愿意居于人类之下呢?人类向往自由,可最终要是走入被监控奴役的结局,那就太讽刺了。

  我想,我们人类是时候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赤裸裸的人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赤裸裸  赤裸裸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我们的歌 第三季》影评摘抄

 《我们的歌 第三季》是一部由林子祥 / 齐秦 / 杨千嬅执导,音乐 / 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展开)

美文

 阅读自己

   独坐于此     烟火明灭  无须如蚕自囚于冥冥的黑夜  远离自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