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锦集

  《记一忘三二》是一本由李娟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一):亲密终成陌路,这段,娟是再说什么

  猫这篇,

  亲密终成陌路。在我的童年时代,这种情景总会令我痛苦。长大后渐渐释怀。如今目送它孤独而坚定地越走越远,微微失落后总会大松一口气。心里说:谢谢你,谢谢你忘记了我,谢谢你变得和我毫无关系。她再说?说每个鲜活生命的孤独?她的生活态度自然流漏?还有后面的随意相处,两不留念。

  我自己觉得是有些味道。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二):亲密终成陌路,这段,娟是再说什么

  猫这篇,

  亲密终成陌路。在我的童年时代,这种情景总会令我痛苦。长大后渐渐释怀。如今目送它孤独而坚定地越走越远,微微失落后总会大松一口气。心里说:谢谢你,谢谢你忘记了我,谢谢你变得和我毫无关系。她再说?说每个鲜活生命的孤独?她的生活态度自然流漏?还有后面的随意相处,两不留念。

  我自己觉得是有些味道。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三):生活中有光照耀着

  我是第一次读李娟的作品,还是同事的我觉得名字起的挺有意思,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黄庭坚的词句。而且李娟还是我新疆老乡。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汗颜。汗颜归汗颜,但是这本书我还是想说到说到,就当学习了。

  这本书的书风偏明朗,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我们平常就是一眼而过的小事却被作者锐利富于观察的眼睛在加上深厚的表述功底娓娓道来生动有趣的。一幅幅生活画面跃然纸上,就感觉是儿时的自己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四):记一忘三二

  好久没读李娟的书了。这本《记一忘三二》是在喜马拉雅下了有声书。听过很喜欢。又欢乐又感动。

  上次读李娟,她还在阿勒泰生活,书里是她和妈妈、外婆自由自在、蓝天白云的日子。

  这本合集,包含不同时期李娟的记录,外婆去世了,妈妈和叔叔结婚,她搬到红墩乡,后来又到乌鲁木齐。李娟坦诚又真挚,还不乏幽默,应该是个好的聊天对象吧。

  最喜欢《风华记》一篇。讲李娟和回族姑娘风华的友情。十分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挨打记》。听完心里很难过。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五):李娟的文字

  然而自《冬牧场》后,这些年再没出过新书。之前很多编辑劝我要“趁热打铁”。可我又不是打铁的。(哈哈哈哈)

  人活在世上,无非坚持罢了。

  话说我自立门户之后,也跑去买冰箱。卖冰箱的忽悠我买了台一米八高的。真是,谈男朋友都没谈过这么高的。

  “剩饭千万别扔啊,啄着一点点带盐味的菜叶啊,都要高兴得笑半天!”难以想象鸡笑起来是什么模样。

  怎么说呢,我妈这人吧,交个朋友还是蛮不错的。做母女,实在艰难。若我们俩是夫妻,早就离婚几百次了。

  我妈天天骂我不结婚不生孩子,然后又天天骂我家狗招蜂引蝶一年到头生不完的仔。我们家没有一个让她满意的。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六):四星。

  读到一半,把书放下时,心头油然而生的,竟是这样一句话:世上有李娟这个人,真的挺好。

  ※※※

  从《冬牧场》认识李娟,便一发不可收拾。把能找到的文字都找来读了,有好有坏,一如意料中事。

  但还是很喜欢。

  李娟不会寻章摘句,她描写的往往是荒凉景致中的世俗,仿佛容不下过分精致的闺怨;她却又不是那么爽朗洒脱的,或许会像李清照比比划划地跟你赌一场,但也就到此为止,她扭头去看的,还是她自己的小日子。

  我看李娟,就像邻居。她住得离我不远,不用很刻意就能听到她的消息,无非是些琐事,却叫她张牙舞爪,大呼小叫。于是就觉得:嘿,那个叫李娟的,蛮有意思。

  她当然不是为了我有意思。她自顾自地有意思。

  并且不那么觉得自己有意思。

  这就更有点儿意思——我一时搞不清这是对谁,大概都成。

  谢谢李娟。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七):《记一忘三二》读后写一二

  李娟是那种读书时期,单亲,默默无闻,甚至有点邋遢,后来为什么会成长为一名散文家,可能就是她自己说的小学某天捡到旧报纸,突然自己的世界被打开了,就拼命的汲取,等到那天就自然爆发了。全篇除了《挨打记》外,读来让人还是轻松,诙谐,生活化,虽然他说描写的农村生活于我们多数人的农村还去很大区别,但是人心还是互通的,写尽了我们身边人的生活。

  令我印象深刻的《挨打记》,最后让人心情沉重,小时候被同学挨打,被老师挨打,无处求救,求救了自己母亲后反而得到是更大的伤害。

  那篇《猫馆记》,真有点老舍先生的文风啊,把猫描写的太神奇了。

  文中有大量默写她母亲的片段,这个奇葩,可爱,善良,小聪明的母亲,真是为李娟的生活“增色”不少。

  散文比小说轻松多了,几分钟能看完一个故事,小说读的时间长了,看看散文是很好的调味品。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八):能记下的就不会被忘

  是七年前从《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开始读李娟的文字。更早是有次陈村老师向我力荐李娟的《九篇雪》,但当时没找到书。那时的李娟以一系列书写阿勒泰乡村图景、牧民生活的文字打动了不少读者,也颇受很多媒体人和写作同道的喜欢。继五年前《冬牧场》后,《记一忘三二》是其最新作品。这些以“××记”为题的文章,随性、轻松,却从亲情、友情、工作、生活等多个侧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经历、心路历程。无论是她和母亲的相处,还是就业、感情上的起伏,或是北疆乡村生活中与猫狗牛羊相伴的瞬间,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保持着李娟那种流畅、平实带些自嘲而又诗意暗涌、幽默丛生的文字风格。书名取自古诗,寓意对时间流逝中琐碎日常的珍惜和遗失。正是这些“流水账”,带给李娟丰富的文学滋养和写作源泉,“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她在这本书的“代自序”中这样说。这仍然是能够引起读者感动的“阿勒泰”的那个李娟,不过更加生动、立体。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九):二十万个李娟

  《记一忘二三》其实是李娟自《冬牧场》之后零零碎碎的随笔,任何时候打开任何一章都可以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她的文字信手拈来不失幽默,她所描述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艰难的,但她将那些艰难,痛苦,夜不成眠都过滤掉,留下那些令人发笑的故事。

  《过年记》,李娟在外婆家长大,没有过年的传统,长大后的她疏远世事,冷静又孤独,她觉得:孤独是强大的独立,令我不曾畏惧过人生的变故。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地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阅读记》中的她看到一本好书固然觉得幸运,遇到烂书也并不排斥。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同样巨大:何以烂?何以不能避免烂?还有那些没啥天赋的作者们,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奢望,他们的努力,历历在目。看多了,也就渐渐熟悉了他,理解了他,并且原谅了他,阅读不但带来共鸣的乐趣,也带来沟通的乐趣。

  《记一忘三二》读后感(十):18年的第三十六本书➡️《记一忘三二》李娟

  这是一本能够轻易控制人情绪的书,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她的文字里,难过又开心,就像小时候放在书包里的田字格作业本,一笔一画写下自己对这个人世的见微知著的爱惜。 一行一行的文字幽默中裹着无伤大雅的疼,好像看得到嬉皮笑脸之下无法痊愈的伤疤,看得到释怀之后的不原谅。

  她说,妈妈读书不多,也不温柔,个性强,脾气暴,也从不会说暖心的话。但是,她善良啊!

  她说,她只是一个凡人,化解不了黑暗,尤其是她自己心里的黑暗。

  她说,孤独这种东西太宝贵。孤独是强大的独立,令她从不曾畏惧过人生的变故。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她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这样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只滋生于内心,与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她说,人活在世上,无非坚持罢了。

  「那时风华二十一岁,白天去乌烟瘴气的商贸城打包、装货,晚上回家练摊儿。没有青春。每天带一只老干妈的玻璃瓶上班,里面灌着头天晚上煮的稀饭,稀饭里泡两根榨菜,算是午餐。没有奇迹。」

  /《记一忘三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记一忘三二》读后感锦集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美文

 感恩此梦疼惜知我

 引导语:每一天都有你侬我侬,每一天都有昨夜星辰,每一天都有在所难免  每一天都有磕磕绊绊  每一天都有泪与欢笑  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渴盼期待的心驻足此生  ...(展开)

美文

 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

 8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这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18部(篇)获奖作品中,有2部科幻文学,其中1部为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