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荷马3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荷马3000年》是一本由亚当•尼科尔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马3000年》读后感(一):关于书中的时间

  不知道是不是编译者不用心,书中公元和公元前总混杂。(逼死强迫症)在一段大体讲述公元前八百年的段落里反复出现公元八百年,相差一千六百年啊。导致看时间的时候总要思考,有的时间也难以判断。(我所说的具体在102-112页之间)不过我手里没有原版所以无法考证对错,如果是我理解有误或是原版本来就这样,望指正。

  《荷马3000年》读后感(二):世界为什么要感谢荷马

  传说中的盲诗人荷马

  《荷马3000年》读后感(三):被神话的历史和真实的文明

  雨果说,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恩格斯说:"荷马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荷马史诗》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它定义了一个时代。

  现在,英国作家亚当·尼科尔森给新一代人重新诠释了荷马,详尽地记叙了荷马的生平,以及他的两部史诗诞生的过程,从《伊利亚特》的粗犷雄奇到《奥德赛》的温谨绵密,荷马从何而来?又为何重要?为何几千年前写就的故事,却依然能够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又如何能与如此遥远的事物产生如此亲近之感?它帮你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被神话的历史和真实的文明,充满困境与磨难的世界,真正美丽的东西是爱——尽管暴力依然存在。

  《荷马3000年》读后感(四):荷马史诗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真正原味的“丛林社会”

  如何理解荷马史诗,这是否只存在于学院派的古老经典,是否已经远离我们而去。这是不是只有小孩子才会读的神话故事,究竟有什么意义。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斯》代表着什么,古希腊的英雄们真的是冲冠一怒,因为帕里斯抢夺了海伦,就要来特洛伊打这一场架吗?

  帕里斯,阿咯琉斯,阿伽门农在到底这场旷古烁今,连奥林匹亚山的诸神也来参与的战争里意味着什么,这所有的一切,就是为我们提供一部旷世史诗巨作供人赏析吗?荷马史诗篇幅巨大,古希腊文字艰涩,一望令人却步,为何我们还要讨论,从古到今,从地中海的农村游吟诗人含泪而惊人的吟诵诗人,到巴黎伦敦风雅的文艺评论界,从龚古尔兄弟,到雪莱济慈,一代代人讨论荷马,甚至各不相让,几有挥之老拳势态。

  然而他们真的没有意义吗,好莱坞直到现在每隔一两年就会拍些荷马史诗题材的电影,特洛伊,奥德赛,诸神之战,权力之眼,看着那些经典而又巨大气势的电影,除了惊心动魄的视觉听觉刺激之外,是否还会想到对于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欧洲中世纪,一直绵延到现代的西方,他们一遍遍不知疲倦的拍摄荷马史诗题材,是否他们的血脉里早已记入了古希腊的英雄们。但是荷马史诗代表的文化呢,史诗中描写的特洛伊,古希腊城邦如今又在那里,诗中的冥界在现实中是否真的毫无痕迹可寻?看看这本书吧,也许都给出了答案。

  《荷马3000年》读后感(五):直扣心底的声响

  初遇荷马,是在初中历史课上,记忆中的荷马是一个悲苦的盲眼诗人,坐在石头上,叙述着那或真实或夸张或缥缈的过往。那时的我,觉得《荷马史诗》离我好遥远,并不是由于年代和地域的鸿沟,只因听闻体裁是诗歌。直到邂逅《荷马3000年》,才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方面去接触荷马,听闻他在《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中瑰丽的叙述,也有幸了解了迈锡尼文明和那段并不平静的跌宕历史。

  真心觉得《荷马3000年》这本书值得一读,无论是作者对于荷马时代文化、历史、政治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剖析,还是充满描述性布景式的写作,都会将你引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之中,仿佛你就站在那里观望着3000年前发生的一幕幕。在那里,你既会看到特洛伊战场上的惨烈,又会看到某个时间某个岛屿的平和宁静;既会看到英雄的荣耀和光环,又会看到人性中的软弱和不堪一击、却又一直苦苦寻求加添的自尊;既会看到爱和悲悯,又会看到人性的扭曲和残暴。作者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过的不仅仅是荷马那一行行诗句,还有对人性的另一个层面的认知和经验,让我们知道《荷马史诗》的瑰丽来源于它的真实,来源于他对人性不加以评判的直白的描述。

  与此同时,作者也从文字、金属开采冶炼铸造、交通、草原文化等方方面面还原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形态,使我们尽可能真实的了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环境。

  非常开心能够读到这本书,可以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被神话的历史和真实的文明。将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喜欢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朋友们,愿从中得到更多的见闻和启迪。

  《荷马3000年》读后感(六):我眼中的《荷马3000年》

  言及荷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部闻名世界的巨著《荷马史诗》。确实,除此之外我们对于荷马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然而我们对于《荷马史诗》又了解多少呢?读罢这部《荷马3000年:被神话的历史和真实的文明》,我认为我们可以说对于荷马及其史诗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了。

  这本书卷帙浩繁,近40万字。正所谓“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读者眼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荷马3000年》。我读这本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作者对史诗的定义。作者认为,“史诗这种载体,跻身于记忆之后、历史之前,占据了二者之间的空档,形成了人类追忆往昔的第三种方法:它尽力拉伸人类的记忆,使之接近历史的始发点。史诗旨在使遥远的的过往一如发生在今生今世,使那些伟大而古老的传说在今日仍能美丽而痛苦地绽放。”尤其是在作者描述其在南部斯拉夫以及塞维利亚采风时与当地游吟诗人的接触,更是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了史诗的特殊属性。

  二、作者对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认知。这其实与上一点是完全相互呼应的,因为史诗在人类传承文明的载体中的特殊地位,所以造就了史诗在语言风格上的独特性。“荷马……不是古典时代的一分子,他与审慎的层级、与管理有序的人生和社会没有瓜葛。荷马出现在这种 ‘有序’的世界之前,是‘前古典时代’;他放纵,强硬,绝不会为了优雅而牺牲叙事的真实性。”因之,我们在荷马史诗中能够读到对残忍的杀戮场面血淋淋的描写,也能读到对性赤裸的渲染。

  以上的这些感触,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偏好。《荷马3000年》这本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认为是一部专题研究性质的论文,其内容庞大,想来也耗费了作者不少心血。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大家认真读一下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荷马3000年》读后感(七):一个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的推荐

  因为本人没有读过荷马史诗,尽管《荷马史诗》这本书被冠以很多头衔,“最早的一部史诗”“ 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著作”“ 叙事诗的经典范例”“ 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 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尽管如此我仍然因为文化的差异没有去读它,好吧~我承认我怕读不懂这个事实打击我。但是荷马3000年这本书是简单的把荷马概括性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用“概括”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简单的一本书,不足以去让我这个对于西方文学的文盲,能够清楚的了解。我没有那个文化基础去对比,但是至少荷马3000年不至于让我在别人提荷马史诗的时候那么心虚!原谅我这旺盛的虚荣心!

  其实里面仍然有很多我不了解的,但是它足以让我对荷马产生了兴趣,以至于让我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明亮的玻璃窗前,去细细品味荷马,或者某一天在一群文艺青年高谈阔论提及荷马时,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那个凶猛的巨型动物。而对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简要分析,只是让我这个对于西方文学完全没有基础的人,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点点不同而已。并没有让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仍然的混沌的,我不懂他们的心理,不懂的做法,不懂他们的信仰,不懂,不懂的太多了。可是,正因为不懂得太多,所以不想像白痴一样,所以想去了解!

  我没有过多的去说书里的内容,因为我觉得以我的文学素养,还不足以有引导大家,所以我能做的只有推荐。这本书对我的作用就是让我产生好奇。希望你们能真正的有收获。

  存在即合理!

  《荷马3000年》读后感(八):《荷马3000年》被神化的历史和真实的文明

  正如书名那样,《荷马史诗》的两部诗集《伊利亚特》和《欧德赛》是西方的神话历史和精神世界源泉。几千年来,众神、英雄、个人、自由、冒险主义、向往未来等是西方的模式。

  亚当·尼克尔森的《荷马3000年》,站在前人对荷马的认识和积淀的基础上,开拓了一条让我们读者充分理解和认识荷马的阳光大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对外界事物的理解都会带上自己的思想。就像众多的荷马版本一样,自从荷马流传以来,后世的阅读者者、学者以及编撰者在传承荷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加入了自己的所处的外界环境等各种因影响下的内心理解,致使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荷马丰富多彩而本源失却。作者在自己的生活旅途意境中偶然接触到了荷马的真实性,激发了其探索真实原本荷马的决心和勇气。

  作者在偶然中初试荷马,在真是的环境和境遇中领会到了荷马的真实,逐渐爱上荷马,开始探索发现荷马,在积累了许多于荷马的理解之后,仿佛觉得荷马是陌生的,再读荷马探索其真实性,通过重组点滴的荷马碎片细节的论述,再度思考荷马的存在根源,最后给出荷马是一个真实的探索的过程:“在他的气息吞吐之间,是人生的复杂,是海上船筏汩汩的力量,是他一遍遍说的——你身后闪耀的复杂的晨光。”

  非常佩服作者的文献积累和阅读梳理的能力,从众多的荷马版本,以及海量的荷马研究以及考古文献中用追溯的笔法,描绘出了《荷马3000年》,这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煎熬,这种探索发现真实的荷马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者以及作者所应具有的。

  中华文化何其的博大精深,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一大部“《荷马史诗》”。我们传承文化,繁衍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何尝不是在传承和发扬我们自己的荷马。在探索的发展的道路上,虽然硕果累累,但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亚当·尼克尔森”何在?

  《荷马3000年》读后感(九):每一个有希腊神话情结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荷兰3000年》,书名很容易让人想起那本广受欢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这种以亲民的文学笔触娓娓道来的非虚构文本,少了学术书的古板和冰冷,读来让人兴致盎然。关于这本书写作的缘起,作者在第一章中有交代,脑补一下那个场景,也就是作者和友人在经历了一次穿越生死的出海远航后,翻开了《奥德赛》,突然对这本书对当下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感受,并由此展开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追寻之旅”。人和书的相遇就是这样奇妙,不早不晚,就在那一刻,它走进了你的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撞击你的灵魂。作者尼科尔森是一位历史学者,这也让他超越了文学和语言的层面,通过人生经历、考古发现、实地探访等,以更宽广的视角,走近荷马,做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解读。

  如果你有希腊神话的情结,这本书是一定要读的。没有读过希腊神话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我本人读希腊神话是小学,那时课外读物极为稀缺,也没有什么新课标必读推荐书目,我甚至不知道希腊神话为何物,那本书就这样被我随手翻开,一进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玩耍,坐在爷爷家小院的石墩上,从中午一直读到了暮色四合的傍晚。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句话,精确地描述了当时合上书上无以言表的感觉,“每次读罢《伊利亚特》的某个译本……在放下书的那一刻,我都像是饱经了人生沧桑一样。我深信,那一刻,在超越了艺术的层面上,我与‘生存之意义’直面相对。”这是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斯晚年说的一段话。

  在这本书里,你能找到很多的知己,荷马对你而言也许还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然而,对他们而言,已经把他作为严肃的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促使我们想重读《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次不是改编的故事,而是史诗了。在书中还能读到很多新颖的观点,在《匪徒与城市》一章中,作者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视为匪帮vs城市,个人暴力vs和睦有序,将现代社会的黑帮与彼时的希腊世界类比,然而,荷马并不持什么观点,他是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他是所有人的父亲,悲天悯人看着这个世界。我们常说人文主义滋养了西方文明,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荷马的确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荷马3000年》读后感(十):须知那是神明的安排,给无数的人们准备死亡,成为后世歌唱的题材

  既然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当然也有一万个人对《荷马3000年》的理解,只是荷马太过久远,至今没有人能给出确凿的答案,作者在前人对荷马的研究基础上,给出自己解答:就像伊索并无其人,只是诸多传统寓言的代言人一样,荷马也只是希腊史诗的替身而已。本书是从一个刑侦考古的角度,结合考古史实对荷马进行着刨根问底的讲述。

  前半部分大致讲欧洲部分荷马译者由于审美或者优雅的生活,类似蒲泊这样将荷马史诗在翻译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转换成一个优美、洁净的版本,读者只看到一个准确、规范、模式化的奥德修斯、伊利亚特,只知道是经典、是众神传说;但是乔治•查普曼,他的版本散乱,不准确,但他深深领悟出原版荷马史诗里那种苦难悲壮、暴力杀戮、困境磨难,以及爱,这才是荷马的精髓。

  后半部分大量篇幅结合考古对荷马史诗与欧洲真实的历史地理进行类比,穿插《荷马史诗》讲述并还原出一个真实古希腊文明的青铜时代。

  就如本书所说,荷马史诗就是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对今日也有着深远意义。作为是扎根于杀戮的朴素故事,战争代表的史诗之美,“给无数的人们准备死亡,成为后世可歌唱的题材”。大段描写杀戮的词句,却又体现出一种带着清醒、平静和同情。就像伊利亚特的特洛伊之战,在大肆的书写杀戮与暴力的背后体现的是特洛伊和希腊人之间的种种文明与野蛮,城市和匪帮,和睦有序和个人暴力的强烈对比,让奥德修斯一个特洛伊木马的始作俑者,一个杀戮的暴徒,却又为自己的暴行哭泣,荷马史诗寓意贯彻天地;这种逃无可逃、无法摆脱现实的痛苦,嘲讽着如今的太平盛世存在的谋杀和暴力的事实。

  读罢,会让人冲动翻阅《荷马史诗》,领略青铜时代的杀戮,享受肾上腺素的窜动,这就是杀戮暴力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像是摇滚乐带给人的一种真和怒放。和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相比,摇滚乐粗野张狂,古典乐精致和美,流行音乐甜腻抒情,但有时唯有摇滚乐才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愤怒,这就是摇滚的一个“真”字。

  结合史实考古重新对荷马的起源进行解读,能让你再次领略古希腊文明的辉煌,让你重新认识荷马,高尚、直率、活力、宏大、对真相的无比尊重,在危机面前的无畏,对死亡的爱与恨以及人生的永恒价值。为了感受史诗魅力,这本书可以读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荷马3000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荷马  荷马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3000  3000词条  
美文

 从严治党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展开)

美文

 破除孤独,着眼身边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本书是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詹姆斯·富勒著的一本关于社会网络的书,从社会网络的影响开始讲述,逐步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