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维特根斯坦》的读后感大全

  《维特根斯坦》是一本由李宏昀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特根斯坦》精选点评:

  ●开始就被披头士的故事惊到了。一定要看《逻辑哲学论》。一定。

  ●前面有些小惊喜 后面的联想多到发散

  ●哲学小本本

  ●

  ●放假后阅读的第一本书(烧脑...很烧脑...脑壳痛 作为一只小白,虽然后阶段读得一头雾水,但靠着意志还是不求甚解的读完了它。 Ps:里面的xx悖论,摹状词xx不给例子真的看不懂555

  ●本来以为只是一本随便消遣的小书,没想到读着读着却很欣喜。也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活得久了,早已为 一切都是千篇一律,对什么都是麻木不仁。没想到作者君能够在这个无情的世界多情地活着。本是平平常常,却在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打开了一扇门,透进来暖暖艳阳光。

  ●第九本 1既然书中反复引《悟空传》,那容我说一句“改编不是瞎编,细说不是胡说”以慰作者之良苦用心(当“中华小当家”五字赫然出现时,我就知道此书有毒) 2似乎有意将论说往小维晚期的思想上引,对逻辑的部分没有太多着墨。末尾部分对艺术、美、幸福等主题做的生发易流于泛泛,而作者的才气灵气显然不足以让此类的泛泛而谈有趣起来。既然它们已被置入“不可言说只可显示”的领域,就不允许被平庸的文字来解释。 3叔本华荼毒甚广,连小维也没能幸免于难 4渐渐明白逻辑与伦理的同一,它们无非是对自己的责任:前者要求对理智负责的清晰,后者要求对行为负责的得体 5比起“具有圣人气质的天才”,更愿意称他为“具有圣徒气质的天才”。也曾一度纵欲沉沦,往黑暗里坠,但他肩负起天才的责任,并与一切沦为庸常的趋向斗争,至死方休

  ●自由的灵魂需要钱

  ●读到木桶里的哲学家里真是笑出来了

  ●作者自白写作的潜在读者是维特根斯坦,那么维特根斯坦会直接走开,我得补充,这并不粗鲁

  《维特根斯坦》读后感(一):从挪威的小木屋开始

  主要还是作者太明显是维特根斯坦粉丝了,更何况这是我第一次读维特根斯坦有关的书,所以对其中一些解释持怀疑态度。但全书读起来还是蛮通畅的,其中有个小点我还挺想标出的:六经皆为我注脚。这句话并不是书重点,但给了我新的启示:人其实是个过滤器,在茫茫事物中,我们总会被最我们的那部分打动。至于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结合微博关注的一位物理学者,要是他活在21世纪,应该会对强人工智能和意识感兴趣吧。以及他最后提出落脚在底面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幸福的生活,算了懒得写了,吃饭去了。

  《维特根斯坦》读后感(二):《维特根斯坦》读后记

  读后记:

  1、强迫症:“使精神清晰简洁的努力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2、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已得到解答,也还完全没有触及人生问题。”

  3、美:“美就是使人幸福”(不是“彼岸”,不是“理念”)。

  4、永恒:“此刻活着,即为永恒。”

  5、哲学:苏格拉底:“人不其无知,而我知我无知。”

  维特根斯坦:“沉湎于哲学的人不知其自知,我要让其知其自知。”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一个语言表达式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能获得它的意义”。

  “哲学确实只应该作为诗文来写。”

  “人是人心灵最好的图画。”

  6、回归:“在建造房子的同时,他内心的平静也逐渐建立起来”。

  “‘以哲学为职业怎么样?’ ‘还是多做些体力活吧!’”

  7、最后:“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妙的一生。”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图片来自网络)

  《维特根斯坦》读后感(三):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的

  2016.9.2

  很可口的一本书,可以当做维特根斯坦的入门书。

  一年前开始入门哲学,了解了一些哲学问题,从这本书开始发现哲学和数学之间的关系。什么伦理什么逻辑之类。还有门叫“数学哲学”啊。

  读这本书时贴了很多彩标,看着很欢欣啊。

  维特根斯坦家族真是想兰尼斯坦家族一样,蔚为大观。真是一个传奇的家族,禀赋音乐天赋,三个哥哥都自杀,自杀仿佛是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遗传病,孤独自属于维特根斯坦内心。

  维特根斯坦深受叔本华和魏宁格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说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那么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命运仿佛也被“宣判”了,人的理智怎么也掌控不了意欲。魏宁格有一个“天才论”:天才是最高的道德。天才得之于意志的至高表现,在此种表现中整个宇宙在个体中得以确认。他又说,天才是由“天才的男人”承担的某种东西, 对男人而言,它是最伟大的努力和最伟大的骄傲,最伟大的痛苦和最伟大的心醉神迷。男人只要愿意就会成为天才。——这不是典型的男权思想吗。

  而维特根斯坦和罗素之前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以罗素无法正确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而告终。

  哲学是什么,是把幽深隐晦的灵魂、彷徨无定的生活同清晰透明的思维体系结合在一起的努力——哲学家们想通过思维来找到安身立命的家园,找到自己的生活的意义。所以这就是哲学家们年复一日的思考的初衷。

  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论》前言写到:这本书也许只有那些自己本身已经一度思考过这本书中表达的思想或至少类似这一思想的人才会理解。这大概是哲学家能以清晰的表达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思想的能力,然后让读者产生“哦,他真伟大,他想的不正是我想的,我重要在语言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一些哲学无法领悟,看到了一点。

  他把世界分为事实世界和美爱幸福的世界两个世界。思想和事实世界位同一遍,单凭思想时无法冲破界限的,只有去实践,去活在当下,才能追求到幸福,这不就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致了吗,和叔本华的意志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而为了解脱自己的意欲痛苦只能静观审美,又或者清心寡欲,摒弃意志,到达寂灭涅槃的状态。

  对美也有了一个新的看法,维特根斯坦认为美是比漂亮更深的东西,“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的”

  “一朵美丽的花,如果它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如果它的美能真正地打动人的心灵,那么它的动人之处就不在于什么漂亮的形式,而在于,人通过她当下呈现的一瞬直接感受到了它生长萌动的颤栗和凋零飘散的心痛。这里的审美不是叔本华说的静观,而是人和审美对象同呼吸、共命运。比较善于欣赏女性美的人知道,端庄完美的形象看起来是漂亮的,但并不一定动人;倘若完美当中有了那么点瑕疵而瑕疵又恰到好处的话,这个形象才鲜活灵动起来。或颦或笑,或喜或嗔,却总有点捉摸不透——这是命运的内涵在通过感性形象传达自己的秘密,这里才有动人心魄的美。倘若女性的身体成了审美对象,那么这美不在于什么身段曲线的形式,而在于审美者同情地感知到了她的整个生活世界和命运,欢欣和苦难,青春和幻灭。”

  “可以这样说,在美的世界中,生命意志非但没有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被抚平、被熄灭——恰恰相反,它挣脱了个体的束缚,弥漫了整个宇宙,让过去和未来都一同呈现在当下的一瞬。在审美中万事万物都成了生命的隐喻,但它们并没有因此丧失自身;它们让自身更真实地呈现了。”

  文中引用了卡尔维诺、小王子小说语言来解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小王子驯服了狐狸,那毫无意义的麦田才能让狐狸感到欣喜,而正因为小王子为了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这朵玫瑰变得如此重要。这个时候小王子额整个世界重新降生了,全新的眼光,全新的世界。

  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建立羁绊在改变眼光在等待全新的世界,除了等待一无是处,但让我们在黑暗中等待吧,黎明总有一天会来。

  《维特根斯坦》读后感(四):两个世界与两个人生目的

  从Wittgenstein的本人传记来写他的哲学思想,以思想为主线,以个人经历来讲他的思想,短短200页的哲学小本,实在是本不错的哲学书籍。

  其实很多思想、不在乎多,在乎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比哲学或者概念本身更有意义多了。

  维特根斯坦和李叔同一样,都是富家子弟,厌倦了世俗世界,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才有时间和精力着精神世界、寻求不死的满足。

  这其实是作者说的哲学和宗教两个主要目的:

  1,解决“人总是要死的“的恐惧,寻找一种永生或者暂时解脱的愉悦

  2,克服”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不安,寻找稳定、规律、因果、本质的放心

  东方智慧或者佛教:生死无常、道法自然;上帝天堂、圣经

  西方智慧或者哲学,是构建世界的镜像(哲学:本体论。。。)、寻找普世的科学(逻辑学、机械论)

  说说作者或者维特根斯坦的有意思的观点吧:

  叔本华:主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的”表象“、而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就是无穷无尽的欲望,永远在追求欲望的满足。其实”快乐、幸福“只是意志暂时的满足的状态,当这种状态下,意志必然感到无聊和厌倦,于是新的欲望又产生了,进入下一轮的追逐。解脱之道只有两个:1.在审美的静观中摆脱意志 2.清心寡欲、达到”寂灭、涅槃“状态。

  (呵呵!感觉和佛教一致了)

  世界是什么?

  物质世界 vs 精神世界 肉欲 vs 灵魂 色vs 空 感性世界 vs 理性世界

  前者是低级的吗?后者是高级的吗?

  ”美就是使人幸福“,跨越两个阶层的楼梯,通过”美、爱、信念“来升华、飞跃而已,

  美是在生灭无常中暂时的静观,体悟。叔本华叫做”理念“、康德叫做”有意义的形式“,从虚无中找到永恒。一朵美丽的花,打动我们只是花的形式、对称和谐,表示宇宙的某种永恒秩序。女人的曲线代表一种优美符号、女人的或颦或笑、或喜或嗔,代表中神秘感性、”采菊东篱下、大漠孤烟直“代表知识一种优美、一个壮美。让人不在受欲望素服、对美的静观中获得平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从自然中体味美而忘记个体尘埃的存在,从死亡的阴影下获得宇宙的永生。

  亦或者,其实 ”美、信念只是人类欲望的升华的借口?“

  否则为何叔本华 脾气暴躁、沉溺女色;维特根斯坦厌倦的富贵、厌倦了女色,放荡形骸、纵欲无度、挑战断臂之爱。

  佛洛依德:性的欲望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动机和能量之源,包括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精神劳动。人能够把原始的、野蛮的欲望能量注到”高尚“的事业当中,让欲望得到升华。

  人来在尘土、需要忘记自我、毫无理由的纵情,忘却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达到“当下就是永恒”的幸福。(原来是享受当下,在路上 本来哲学意义?我在为我的坏找借口?)

  维特根斯坦:语言是世界的图像。“帕拉图爱苏格拉底”,帕拉图、苏格拉底 是对象、爱是关系,这就是逻辑形式、这就是事实;一叶知秋、一茶一世界。。

  “桌子是木头的”,但桌子是客观的吗?我家的桌子和宜家的桌子是一样的吗?我们对他的感情是一样的吗?昨天我脑海的桌子是今天我说话时候脑海桌子的影响吗?你心里的桌子和我想的桌子一样的吗?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一样的吗?“你今天真美” 我眼中的你是你眼中的你吗?我说的美是什么美?

  哎呀,哲学把我读坏了?!还是原本我就是这么坏。

  (作者说,读书有两种,一种是知道新的东西、一种是读到自己已有的东西,借用作者的描述、感人的描述形式、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心灵)

  总而言之,作者想达到的、也是维特根斯坦想的“我不希望我的书使人省心少作思考,我愿它能激发谁自己去思考”。

  《维特根斯坦-从挪威的小木屋开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维特根斯坦》的读后感大全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大全  大全词条  
美文

 珍爱生命 一路走好

  2014年8月2号。对一般人来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周六。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可以休息放松。恢复因一周工作而疲劳的身心的周六的早餐。灾难却在悄悄靠近2...(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