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确定病变经络及治疗方法

确定病变经络及治疗方法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

这里讲的是人迎倍于寸口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

    这里讲的是寸口倍于人迎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

    这段讲的是人迎盛于寸口时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这段则讲的是寸口盛于人迎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这段讲的是人迎寸口脉针法选用五输穴进行补泻。

《灵枢·终始第九》:“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人迎寸口脉针法进行补泻的穴位数为三个(单侧),即:阴经一个,阳经二个。无论是补或是泻,均是这个规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确定病变经络及治疗方法  经络  经络词条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词条  病变  病变词条  确定  确定词条  
经穴

 手上有四个穴位,可疗一切头疼

头痛头疼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一种病症,治疗头疼一定要先分清楚原因,头疼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位置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经脉巡行,知道哪个位置疼就可...(展开)

经穴

 背部穴位--中枢穴

中枢穴中枢穴的准确位置定位:在第10胸椎棘突下。解剖:中枢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