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毛泽东“亲力亲为”信访工作令谁汗颜?

 

  30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主持召开九区县(市)信访局长座谈会,与9位信访局长探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信访工作很累、很苦、很烦,今天大家有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群众诉求的好方式。”座谈会一开始,陈润儿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2009年8月31日《长沙晚报》)

  正像陈润儿书记所说的,信访工作确实是很累、很苦、很烦,但是,信访工作是却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级领导干部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的主要渠道。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反映情况、申诉问题、提出建议,本身表达的就是一种期盼,体现的就是一种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身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信访工作,就是对群众没有感情,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所以,座谈会上,大家都纷纷表示,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封群众来信,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不能怕累、怕苦、怕烦。

  由此,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对信访工作“亲力亲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前,在中央苏区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非常重视人民信访工作。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发表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如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为做好人民信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1949年3月党中央移住北京,人民来信开始多起来。毛泽东几乎对每一封信都亲自阅示,由他的秘书田家英协助处理。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转发中央办公厅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报告时写道:“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人民来信的数量激增。有时毛泽东一天要看几十封人民来信。刘少奇发现后,对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同志说:“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选送一些。一般来信可以搞内容摘要。”毛泽东同意了,后来每天送5至10封,一直到1966年。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叫“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想,仅从这些点滴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到毛泽东“为群众代言,帮群众解难”的公仆情怀和人格魅力。

  然而,同样面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们采取的是能挡则挡,能堵则堵,能缓则缓,能拖则拖,使本该化解于萌芽状态的小事酿成了大事,本可避免的冲突逐渐扩大化,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因此,当前,正如陈润儿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使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突发。所以,我们都应从毛泽东“亲力亲为”信访工作中有所感悟、警醒,对信访群众要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关爱、更多一点真诚。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为群众代言,帮群众解难”的最佳境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亲力亲为  亲力亲为词条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词条  汗颜  汗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