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漳平苏区今古赋

   茶花巧画永福吉,创业台农大陆栖。

    海岸峡西八闽秀,菁城塞北九鹏溪。

    双洋塔衬新桥美,万载奇和洞古迹。

    傍晚香寮观妙景,初升旭日更清晰。

 

    漳平以“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而得名,地处闽西的东大门,东毗永春、安溪,南连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这座山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明朝以前隶属于九龙乡。唐代,九龙乡曾隶属于汀州府,之后和当时的龙岩县一起划归漳州府管辖;直到明朝成化六年,从九龙乡划分出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5里设立漳平县。次年,首任知县陈栗到任,设署理事,漳平县正式建立。1990年撤县建市。

 

    漳平是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又是原中央苏区县。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但颇具当地传统特色的茶、花、画“三乡文化”却沿袭至今。

 

    走进漳平,群山环抱,碧水常流。2000年6月漳平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漳平永福镇被命名为“中国杜鹃花之乡”。 永福位于漳平的西南部,镇域海拔780米,最高海拔1200多米。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小庐山”的美称。永福当地家家养花,处处是花圃,种植的花卉远销全国23个省市和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常年种植花卉及绿化苗木2.6万亩,利用山地开发种植,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永福的花卉品种很多,有名贵的花种,如茶花、素心兰、君子兰、金边瑞香、西洋杜鹃、细叶苏铁等。其中,西洋杜鹃花尤为出众,占据了全国80%的花卉市场。在大城市里租地种植花卉的永福人比比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都能看到永福的花卉一条街。在2008年福建省第二届花王赛中,永福的杜鹃花夺得了“花王”的称号。近年来,各种大型的花卉展览上都有永福花卉的身影,永福花卉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度和知名度都在不断的攀升。

 

    漳平新桥镇是全国51个画乡中唯一乡镇级别,于1989年被文化部命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早在北宋时期,新桥民间就盛行习书作画了。新桥人的书画技巧是通过家族流传、私塾的教授以及邻里之间的互相学习,不断提升、延传下来的。每逢过年过节,新桥人都会开展写字绘画等技艺擂台赛。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新桥人共创作作品8000多件,在全国画乡第一、第二届邀请展中入选作品有14件,并且一、二、三等奖都有获得者。在“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中,新桥的作品有3幅获得了优胜奖,4幅被收入《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选粹》,还有30多幅作品被推荐到英国、美国、丹麦,乃至联合国组织去展览。目前,农民画业余创作者已自发成立了“新桥农民书画协会”、“新桥民间绘画院”,会员有150多名。他们的作品汲取了当地的剪纸、木刻、刺绣、石雕等传统艺术精华,散发着田野浓郁特有的泥土芳香,形成新桥画特有的风格和韵味。现在农民画家的经济意识也很强,先后有400多人闯进上海、深圳、厦门、海口等城市,开画店、搞设计、做装潢,用自己的巧手创造财富。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早已经走出山门,走向全国、奔向世界了。

 

    漳平又是中国茗茶之乡。早在清光绪年间,漳平水仙茶就在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1995年到2010年期间,漳平水仙茶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茶叶博览会上都获得过金奖、银奖,还被评为“中国名优茶”,并且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和陈列展示。漳平水仙茶饼原产地是漳平市双洋镇的中村,后来发展到漳平市各地。目前,漳平水仙茶叶主要产自漳平市双洋镇和南洋乡。现有水仙茶叶种植总面积约3.5万亩,常年产量 2500 吨。近年来,南洋乡、双洋镇充分利用山坡地种植水仙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南洋乡和双洋镇是漳平名副其实的“茶乡”。

 

    同时,漳平人杰地灵。有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亲密战友王景弘,他与郑和同舟共济完成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在郑和逝后又奉命独自率领船队完成八下西洋,成为我国航海史上与郑和齐名的杰出航海家、外交家。近代陈性初是漳平籍爱国华侨,他身居异域,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热心祖国公益事业,孜孜不倦从事华侨社会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是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颇有声望的华侨领袖。近代的郑超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早年赴法学习时与邓小平同志成为室友,之后与邓小平有关的许多记录都是通过他的回忆编写而成的。他一生中写过很多文章、书籍,还翻译过苏联的共产主义著作,其中《共产主义ABC》对邓小平产生过很大影响。此外,漳平还有“开一邑文教之先”的刘棠、著名理学家曾汝檀、农民起义将领苏阿普、文治武功兼备的陈六韦合、翰林院编修朱阳以及近代的陈祖康等知名历史人物。

 

     漳平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通过挖掘考证得出的奇和古洞、香寮古村、双洋古镇,堪称为“三古”。

 

    一、 奇和古洞

 

    奇和古洞遗址坐落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4公里,西南距漳平市区42公里,是一处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遗址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早期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有较多的遗物,有陶片、石器、石片、骨器等,此外还有大量哺乳动物遗骨和溪螺壳、少量禽类骨骼等,有部分动物骨骼经过火烧。还发现两个个体的人颅骨和部分肢骨。该遗址地层层位清晰,下层早于17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留下了丰富的遗存。陶器相似于平潭壳丘头、昙石山下层等遗址及台湾大坌坑、南关里等遗址,但时代上却早于上述遗址。共存遗物遗迹丰富,包含珍贵的先民生存演化、行为方式、技术发展等重要信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出土的大量烧石、烧土、烧骨、灰烬和被遗弃的各种食物残迹,其中动物遗骨包括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鸟类、龟鳖类、鱼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中的多种螺、蚌类,对于了解当时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研究数万年以来福建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星灿等知名专家多次对洞穴的考古价值表示不可估量。正是:

 

    奇和洞落闽岩间,骨器挖掘辛卯年。

    挤入国级十考古,回旋震撼九重天。

    天生妙景神仙境,探奥风光在祖先。

    璀璨全球遗址现,先民演化解谜签。

 

    二、 香寮古村

 

    香寮古村位于福建省漳平市西北部,古称“香山”、“风寮”,可以说是“香飘阡陌,寮满风光,景弘故里,生态仙居”。香寮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古越族先民聚居,留下古聚落文化遗址。唐宋年间,汉族人相继徙居此地。在这"地僻山深"的古老村庄里,曾产生宋代高僧慧真祖师、道教教主曹泗公、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和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苏阿普、隐士王镜等杰出人物。香寮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厚,拥有著名明代航海家王景弘故里文化遗址及文物遗存。配套设施有观光茶园,休闲木屋,烧烤区,铁索桥,王景弘纪念庙等,是集生态观光、旅游、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场所。 香寮,由于姓氏组成比较复杂,小小村落多达96个姓氏,因此人称“百姓村”。正是:

 

    久老香寮史记存,传奇往事亦能尊。

    唐时入驻曹公祖,落户开基百姓村。

    屡下西洋王正使,齐名郑氏傲华孙。

    乡间大有贤人在,自古留名远近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漳平苏区今古赋  漳平  漳平词条  苏区  苏区词条  漳平苏区今古赋词条  
故事

 小英雄王二小血染山坡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