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安邦智库9月27日战略预测:经济压力下宏观政策执行需考虑调整

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在逐步增大。从前8月的主要经济数据看,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如此前预期,一些重要经济数据的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消费增长呈现出低迷状态,今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2.5%,扣除价格因素,8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仅为0.9%。要指出的是,今年的经济数据有着去年低基数效应下的“虚涨”成份,如果剔除这个因素,今年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很难看。

从微观经济现象来追踪观察,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几乎处处可见。比如,房地产市场不断出现房企债务暴雷事件,除了恒大地产的债务危机外,融创、富力地产以及一些小型房地产公司,都出现程度不同的危机。截至9月26日,全国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中,已有13个城市完成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出让。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次出让冷清多了,10个城市撤牌或流拍的地块数量急速攀升,高达136宗,占挂牌总数的27.81%;而在第一批集中供地中,该比例仅约6.83%。这显示,在压力之下,不少房企对于参与市场已经意兴阑珊,打算躺倒不干了。

最近在全国迅速蔓延的拉闸限电事件,则暴露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内伤”。一方面,在全球大放水导致的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资本涌向上游产业,加大了上游产业对价格的话语权,推升能源、矿产价格大涨。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煤炭价格大涨明显抑制了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国在“双碳”目标下的转型发展,对现有产业也形成了长期压力。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技术不变,要降低能耗,只能靠行政式的压减。这些问题提醒政策部门,中国的产业、企业和市场,对于大力度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并未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在下一步拖累中国经济恢复。

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执行,实际上提出了一些调整的要求。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注意到,今日(9月27日)央行披露了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的内容,其中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这不仅与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判断有了明显差别,还与今年4月份政策部门提出“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有了很大差别。有关部门过去判断,在低基数影响下,二季度、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向常态回归。现在看来,对“窗口期”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

如果宏观经济形势不如预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就需要有所调整。在我们看来,在宏观政策的基调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政策执行尺度应该有所调整。不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上,都需要有所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充分体现“灵活适度”。

近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8%、14.2%,但一般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分别为3.6%、-7.3%;新增专项债发行50.5%,明显慢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进度。有研究机构称,财政支出放缓,体现出“财政后置”的特点。当前,在消费增长低迷、房地产投资放缓背景下,财政有效支持投资的重要性凸显,财政政策有必要加快支出、加大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稳住增长。

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后置”的政策需要有所调整,适当加大财政政策的“前移”。此外,货币政策也应该适度宽松,形成“稳健”基调之下的宽松。在防范风险的政策基调之下,相对宽松的加杠杆政策本来不应该出台。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与过去不同,过去乐观判断的“窗口期”,似乎并未出现,而今年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很可能在二季度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幅度更大的增速放缓。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与此前担心中国经济出现泡沫化的系统性风险相比,现在的宏观政策可能更需要防范另一种系统性风险——系统性经济不稳的风险。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下,2021年的中国经济复苏情况不如预期。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高度关注经济稳增长,防止经济增长不稳定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宏观  宏观词条  考虑  考虑词条  压力  压力词条  执行  执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