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全局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再平衡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除住宅按揭贷款外的贷款利率下限予以取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下一步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应该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

目前存款利率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包括存款利率在内的利率全面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甚于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IPO改革以及开发复杂金融衍生品等。利率市场化将大大有助于中国经济再平衡。

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特点在于投资占GDP比例过高,消费占GDP的比例太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抑制(管制的存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导致对私人收入和消费的抑制。

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各银行和非银行储蓄机构将争相以较高的利率吸引储蓄,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将提高存款利率,而较高的存款利率将增加家庭收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低利率导致每年约相当于GDP的4%的利息收入从家庭转移到国有企业手中。

尽管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可以支持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可任意套利的低资金成本却很可能阻止银行对贷款的准确定价,这些因素都可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存款利率上升后将对银行构成压力,银行间的竞争将导致部分成本被传递到借款者手中(另一部分表现为净利息差的降低)。对于借款企业来说,资本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如果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没有足够高,投资可能会出现亏损,这将抑制中国经济各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低效投资。

在2003-2012年期间,实际贷款利率比1998-2002年期间下降了5%,这可以解释中国经济为什么普遍存在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存款利率市场化,由此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后,过度无序投资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投资占GDP畸高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资源错误配置的情况会得到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得以提高。

管制的存款利率低于市场水平,甚至低于通货膨胀,这鼓励投资者把钱投入有更好回报的高风险资产类别,比如理财产品、房地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理财产品业务在过去几年有飞速的发展,以及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高风险理财产品规模的发展会受到抑制,房地产泡沫的程度也会受到抑制。

包括存款利率在内的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将面临压力,其中可预计的后果之一是净利息差的收窄,而中国的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利息差。比如,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利息差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3.5%,中国农业银行的数据为75%,中国建设银行的数据为74%,中国工商银行的数据为72%。但国外的情况显示,利率市场化之后并不一定会降低利息差。比如美国,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先是出现下降,但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就迅速回升并且稳定。问题的本质可能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有关。美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是私人股份银行,且数量众多,市场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都较低。比如1966年时美国的银行数量大约为13700家,到1984年时增长到大约14500家,到2008年时又下降到不到7500家,反映美国银行业市场的活跃。这其中蕴含的逻辑是: 由于存在完善的市场主导的破产和清算制度(即所谓“市场出清”),美国的银行尽管在面对利率市场化时存在强烈竞争,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要求一个行业应该有其长期均衡利润,具体体现为长期均衡的“净利差”。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在2011年底的市场集中度为53%,表明中国的银行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一般。同时,由于前四大银行均为国有银行,第五大的交通银行国有股份也为最大股东,其他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国有成分也非常大,银行业的破产和清算在中国会面临种种困难。可以预期,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巨大冲击,净利差将会下降,银行业的经营将会遭遇挑战。其应付挑战的手段包括加快提升非息差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但在挑战之余,利率市场化也可以给国内的银行业更多的机会。利率市场化可以加强银行业的竞争,银行业对风险定价的能力和技巧会得以提高,当资本账户完全放开后,国内的银行业抵御冲击的能力会得以提高,而且国内的银行业也可以走出去,和国际同行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大型国有企业因规模和业绩等因素而享受较好的谈判条件,对国有大型企业的贷款溢价可能反而会降低,它们有可能会因此而加大投资,过度和低效投资的问题或会变得更加严重。解决方案是应该让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运行,比如:以市场价格支付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成本、以市场价格支付环境保护的成本等。历史经验表明民营资本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成功,政府应该放松民营资本对受限制行业的进入壁垒,取消对民营资本的歧视。另外,国有企业的重组或许也必不可少,包括强制国企支付更高的利润百分比给政府,或者剥离国有股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一方面这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利率市场化后,市场主体的运作也更具市场化。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国经济向消费和服务型的转型,这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过程。

总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出清机制的完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局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再平衡  市场化  市场化词条  全局  全局词条  利率  利率词条  平衡  平衡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  
智库

 中国经济再平衡要过三关

近日,原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大概在五年前,我们就提出中国经济要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五年过去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