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产业

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这类组织并不以利益为目的。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萨拉蒙根据26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1、教育学术;2、医疗;3、社会福利;4、文化休闲;5、职业团体;6、住宅开发;7、国际事务;8、公民倡议;9、环境保护;10、慈善;11、宗教;12、其他。非营利组织有时也被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在许多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常活跃,成为社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对非营利组织是有戒心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远未呈现出蓬勃之象。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官方的点缀,星星点点,不成气候。实际上,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了这一块,GDP也会少一块。

以美国为例,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看,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中有82%为白人,10%为黑人,5%为拉丁裔,以及3%的其他族群。从性别角度分析,研究表明女性在非营利组织人才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平均68%),但男性在较大规模非营利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的比例更高。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非不追求利益,它们也参加营利性的经营活动,只是收入不能用于私人分配。因此,非营利组织对经济也有贡献。在美国,非营利部门创造了美国GDP的12%,就业率的10%。西方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论述非营利组织时曾说:根据最可靠的统计数字,现在有9000万美国人——每两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是某一非营利组织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平均每周工作三个小时;非营利组织已成为美国的最大“雇主”。

非营利组织干活并不会显得多么与众不同。由于非营利组织包罗万象,包括各类学术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专业协会、教会、工会、商会、体育组织、文化娱乐组织、青年组织、老年公民组织、志愿组织、民间基金会、公益性团体、慈善机构等等,所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和非营利部门发生关系。这些基础决定了在非营利部门工作的人可能来自许多方面,他有可能是一名律师、一名医生或者一名职业经理人,甚至是一名家庭妇女。

由于美国的非营利行业有着很长的历史且涉及面广,许多大学,如耶鲁、哈佛、斯坦福等都开设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相关专业,为这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因此,实际上非营利组织还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渠道。在中国,如果不算这几年炙手可热的“社工”专业,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也在国内开设了首个慈善专业。2013年,中山大学首个公益慈善硕士研修班也开班了。相信在未来,在国内从事非营利性工作的专业者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将会因此而拓展。

西方高度发达的公益事业,得益于全民贡献的社会意识,以及极高的社会参与度。以加拿大为例,仅在2010年,15岁以上的居民中,有47%的人都参与过各种志愿者工作。在中国,甚至连非营利组织自己究竟怎么定义,恐怕都是问题。无论是中国红十会还是成都红十会,无论是儿童基金会还是成龙基金会,都有不少的问题,但都脱离不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规范。

中国不仅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社会发展也处于重大转折期。作为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难以仅仅通过政府就能有效实现人口与社会管理。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发展多样化的非营利组织有助于社会与人口管理,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因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有必要将非营利组织视为社会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解脱束缚,鼓励其发展,将其纳入一个良性的大发展轨道,形成一种健康体系。现在国内政策正在松绑,但这种松绑并未达到一种鼓励发展的程度。现在国内各地都在搞“十三五”规划,安邦(ANBOUND)建议,应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作为社会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十三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励其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现代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应该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将其纳入大发展的轨道,在“十三五”规划中加以体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产业  非营利  非营利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产业  产业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智库

 金融危机以来的监管改革

危机的起源很显然,今天这个场合并不适合对危机的起源作广泛的讨论。但是,在分析改革进程之前,对我们今天应该讨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一个简要回顾是十分重要的。罗斯福新政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