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要再有阿勒颇

距离大马士革首次爆发起义、叙利亚内战开始已经过去了四年。放眼整个叙利亚,已有240,000多人丧生。另有750万人流离失所或逃至别国,沦为难民。叙利亚正在血腥、野蛮、毫无意义的冲突中挣扎。我们应该大声说出“够了”——从被摧毁的阿勒颇市开始。

让战斗停止绝非易事。这需要地区和全球对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但促成停火的可能不仅是结束人道主义灾难的机会;也是解决和防止其他地区爆发危机的新方针的开始。

阿勒颇是全世界最早有人定居的城市之一——也是叙利亚内战中最血腥的战场之一。这一古老的有墙之城是叙利亚六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一。城中很大一部分已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坏。如今,阿勒颇由叛军控制并被叙利亚军方包围。忠于伊斯兰国的军队正在数十公里外虎视眈眈。

到目前为止,针对这场冲突的国际措施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不可原谅的。每一次谈判的破裂(包括日内瓦谈判)都不但离和平又远了一步,也让情况进一步恶化,包括极端恐怖主义的死灰复燃和伊斯兰国的出现。

阿勒颇挺火不能再拖了。我们需要巨大的人道主义努力才能应对战争留下的一片废墟,联合国特使米斯图拉(Staffan de Mistura)的巨大奉献将是关键性的。

幸运的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两大主要盟友——伊朗和俄罗斯都有理由寻求停火。石油价格下跌和经济制裁影响着这两个国家。伊朗日益被其给予叙利亚军方和黎巴嫩真主党的经济支持压得喘不过气,而俄罗斯当局目前也面临货币危机,需要处理完美风暴。这两个国家也有理由需要证明自己能为地区和全球稳定做出贡献——特别是伊朗,关于其核计划的国际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

如果俄罗斯和伊朗威胁撤出支持,巴沙尔就别无选择,只能回到谈判桌前。但是,停火的最大障碍和与叙利亚化学武器谈判期间自动浮现的障碍一样:任何协议都必须接受巴沙尔作为谈判伙伴。

如果现阶段实现停火,则反映出当今地缘政治环境性质的快速变化。停止战斗需要美国、欧盟、俄罗斯、伊朗——也许还有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向共同目标一起努力。为了在未来实现目标,国际联盟必须更加广泛、更加包容、更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战略“极”,每一极都拥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这一多极环境中,单方面行动越来越难以达到目标。如果现在的谈判中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进行得更加坚定,叙利亚冲突可能早已解决,死伤和毁坏情况也不会那么严重。

欧洲来说,叙利亚的崩溃应该成为警世钟。叙利亚所体现的困难并不局限于长期动荡的中东,而欧洲必须立刻直面这一局面。但欧洲吸引力之极正在消失。尽管欧盟仍在与经济萎靡作斗争,但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地缘政治乱局,包括乌克兰、俄罗斯、北非和中东危机,每一场危机都是重大挑战。

欧盟需要承认它不再是周边地区围绕着旋转的中心。正如欧洲卡耐基中心(Carnegie Europe)访问学者勒内(Stefan Lehne)最近所指出的,欧洲正在经历一场哥白尼革命。多极世界的现实是其他行动方也可以拥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国正致力于重建古丝绸之路直达地中海港口。这条丝绸之路将亘穿巴尔干半岛。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要求新任地区政策委员哈恩(Johannes Hahn)就改造欧洲周边政策(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提出建议。该政策是欧盟处理紧邻地缘政治环境的框架。该政策需要彻底大修。它不再适宜单一标准。欧盟的方案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面临着来自其他融合框架、其他行动方和众多战略机会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虑欧洲周边的周边也同样重要。

欧洲周边政策必须更加灵活。条件性(conditionality)根本不能带来合意结果,因为说到底,其成功取决于各国接受欧洲日程的意愿。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会要求更多关注和更多承诺。

国际政治正在经历无与伦比的深远变革。除非多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多极方针的配合,否则像叙利亚内战这样的问题将更加频繁——也更加难以解决。叙利亚及其最大城市是寻求更佳方法的理想起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要再有阿勒颇  阿勒颇  阿勒颇词条  再有  再有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不要再有阿勒颇词条  
智库

 对宪政社会主义思潮的观察

作为二十多年来中国当代民间社会思潮的一个观察者和研究者,我想对宪政社会主义思潮谈一些想法。应该说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潮是一种最新的民间学术思潮,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