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京的欧亚大陆梦

西方领导人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不久就在开始考虑如何将俄罗斯拉入自己一伙。尽管华盛顿及其在欧洲的朋友从来也没有将莫斯科当成过真正的盟友,但是他们认为俄罗斯的基本内政外交政策目标与自己一致,一定会在国内逐步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和在对外事务中采取自由主义的方针。这条道路自然会是崎岖不平的。不过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认为,莫斯科之所以会采取与自己不同的政治立场是由于俄罗斯人古怪的民族特性,他们缺乏民主经验。至于莫斯科在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与他们不一致,他们则解释为俄罗斯西方影响下度过的时间还不够长。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反映的是西方在后苏联时代对俄罗斯的那种共同看法。

当前正在发生的乌克兰危机终于结束了西方的这种幻想。俄罗斯断然拒绝接受西方的规则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在这个过程中一再击碎西方国家关于它的动机所做出的种种破绽百出的预测。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官员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的新路数,只要他们希望解决乌克兰危机和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他们就应该设身处地站在莫斯科的角度想一想。

缘起

按照俄罗斯的看法,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种下的种子的直接后果。苏联解体后,西方基本上可以有两种选择方式:要么花大力气将俄罗斯彻底融入西方体制;要么将它的势力范围肢解,使之消失。主张第一种选择方式的人中包括有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和俄罗斯的自由派,他们警告说,选择第二种方式就意味着开启了一条反俄进程,这只会招来莫斯科的敌意,而成果却不大,也许可以赢得一些小国使它们最终彻底倒向西方俄罗斯对于它受到包围这样一种战略态势,或迟或早,终归会做出反应。

这样的警告在当时却被忽视了,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德国统一后西方领导人曾经向戈尔巴乔夫做出承诺,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承诺北约不会东扩。然而美国及其盟国忘记了自己的承诺,他们一直在设法要得到在冷战时期由于受到苏联抵抗而未能得到的东西。他们一再使北约东扩,增加了12个新成员国,其中就包括了前苏联的一部分。同时,他们还试图使俄罗斯相信,外国军队驻扎到它的边界附近,进驻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罗马尼亚,并不会威胁到它的安全。这期间欧盟也在不断扩张,增加了16个新成员国。

俄罗斯领导人对此毫无思想准备。他们曾以为双方会加强合作,彼此尊重对方的利益,互相做出妥协。俄罗斯人认为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虽然绝不可能放弃国家的利益,俄罗斯已经表明它愿意做出牺牲而融入到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中。可是,西方领导人好话说尽,却不见实际行动。相反,西方国家领导人的头脑中仍然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那种零和思维方式:他们以为他们赢得了冷战。

苏联解体后的这些前苏联国家如果选择了另一条不同于今天的道路,对于西方来说结果是否会更好,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克林顿和布什选择的进程反而使俄罗斯人希望莫斯科拒绝融入西方体制,希望俄罗斯在这个新的多极世界中能够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具有竞争力的权力中心。

西方领导人没有料到莫斯科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被吓得大吃一惊。在3月底,北约盟军欧洲最高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拉夫将军不无惊讶地说,俄罗斯的行动“不像一个合作伙伴,简直像一个敌人”。要知道,北约自它成立之日起采取的就一直是敌对行动,而且在冷战结束后也无丝毫改变,因此莫斯科兼并克里米亚的行动是应该可以料到的。它被西方围剿,那么它最终做出反应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此背景下,弗拉基米尔·普京政府便只能把西方对乌克兰局势的抗议活动解释为极度的伪善。事实上,除此以外克里姆林宫也很难有别的想法。欧盟近期对乌克兰右翼团体的所谓批评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善例子。在3月间,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谴责了乌克兰的极右翼组织同盟,一个好战的民族主义团体,说他们不该企图强占基辅的国会大厦。但是就在几个月前,当这个极右翼组织同盟走上街头推翻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政府时,欧盟却给予了他们有力的支持。

西方当然不会停止他们的伪善表演。华盛顿经常指责俄罗斯破坏了乌克兰边界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然而美国和它的盟国自己却在破坏领土完整的原则。在2010年,海牙国际法庭判决科索沃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而支持那项判决的正好是西方而不是俄罗斯

碰撞

鉴于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两者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在乌克兰发生碰撞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乌克兰这个边界国家长期以来就一直处在东西方的拉锯战中不知如何是好。争执最初是由乌克兰的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引起的,其中一派主张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另一派则要求加入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组成的关税同盟。

西方领导人坚持认为,俄罗斯在这个地区搞的各种一体化努力不怀好意,其目的是要复兴苏联,想要打造一个新体制来代替西方的制度。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让乌克兰加入欧盟对于莫斯科的这类计划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就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把亚努科维奇决定暂时推迟签署加入欧盟的协议看成是俄罗斯进行反击所取得的一个胜利。

不幸的是,西方领导人完全误解了欧亚一体化的想法。无论俄罗斯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希望加入一种欧亚体制的国家都不曾希望恢复苏联或者公然对抗西方。它们不过是认为,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自由国家有权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各种独立的联合体。事实上,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统治精英一直就有要在他们的国家之间保持或者重建某种形式的联合机构的想法。例如,早在1991年他们就创建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在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主要是波罗的海国家,它们才以苏联解体作为契机永久性地割断了与前联盟的一切联系,转而加入了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同盟。其余国家经过若干曲折终于在独联体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上帝不让分裂

随着经济合作的成功,如今关税同盟国家的政治精英们正在酝酿成立一个欧亚政治同盟。正如普京2011年发表在俄罗斯《消息报》上的文章所写,莫斯科希望通过这个新的同盟组织不仅能够与俄罗斯现在的对手欧盟结为伙伴关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其他地区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织结为伙伴。普京写道,这将有助于各成员国“确定他们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在决策、制定规则和塑造未来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过,这样一个同盟要产生影响,它就必须能够主动地随形势自然而然地变化。此外,若要通过新的同盟把后苏联一体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那么就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成立这样一个同盟所追求的更深层次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如果说欧洲各国是因为主张民主、人权和经济合作这些价值理念才联合在一起,那么,欧亚同盟也一定要有它自己所追求的理想。

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与西方流行的理念确实不同。世俗自由主义及其不承认传统宗教来自神谕的绝对价值在西欧和美国或许能够蔓延开来,但是在前苏联的那些加盟共和国中,所有的主要宗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佛教却全都在迅速复苏。这些不同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重大差别,但是它们全都拒绝西方的自由放任和道德上的相对主义。这些宗教定下这样的戒律并不是出于现实的理由,而是认为有这些想法就是罪恶,因为它们未经神权批准,或者是被神权明文禁止的。

这些后苏联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对于西方人认为他们观念落后和保守是极不服气的,他们的那些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和影响不断增大的宗教领袖们也有同感。毕竟,关于什么是进步,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有人认为一个人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政治自由和物质财富,那么可以说西方社会正在进步。但是,如果像一位传统基督徒所信奉的那样,认为基督降临才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那么物质财富就远不是看起来那么重要了,因为人生转瞬即逝,经受磨难会使人得到永生,而物质财富则会阻挡这个进程。在遵循宗教传统的人看来,安乐死、同性恋和《新约》一再谴责的其他行为绝不是代表进步,而是一种回到异教徒时代的衰退。从这个角度看,西方社会何止是不完美,简直就是罪恶的渊薮。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的绝大多数东正教徒持有的都是这种信念,住在中亚的许多人也是如此。正是这样一些信念推动了掌权的领导人去推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实现一体化。他们还协助普京在欧亚大陆成功地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权力中心。在此过程中,西方的干预不过是促使这个权力中心变得更加巩固而已。

注:

原载于《中国经济报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京的欧亚大陆梦  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词条  普京  普京词条  普京的欧亚大陆梦词条  
智库

 朝鲜政治符号与符号政治

2016年9月9日,伴随着周边国家地震台网监测到朝鲜爆发了5级以上地震,朝鲜官方随后证实已经展开第五次核试验,并声称该次核试验实现了核弹头的标准化和规格化,朝鲜...(展开)

智库

 邓小平为什么能领导中国改革

为什么邓小平能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傅高义我的《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是为美国人而写的,是想让美国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所了解。你们知道美国对中国有很多误会,我们需要学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