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钱了就一定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央视曾在2012年10月就此做了为期九天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展现了老百姓五花八门的幸福观,并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回答。最后这个节目成为众人调侃的对象。从调查专业的角度来看,央视的这个调查存在几个问题:其一,题目设计不是很合理。当记者跑过来问,请问你幸福吗?大多数人都会感觉一头雾水。因为,幸福很抽象,不好直接测量。其二,回答是开放式的。本身问得很抽象,再加上回答是开放式,那么,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千奇百怪的。其三,样本缺乏代表性。记者到大街上随便找人做调查,采用的是方便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属于非概率抽样。因此,调查结果缺乏代表性。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ISSS)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urvey,CFPS)中,通过专业的抽样、问卷设计和高质量的调查执行,系统性调查了中国老百姓当前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问卷中我们用1-5共5个刻度来描述对生活的满意情况,给出的分值越高,说明对生活越满意。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调查其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判断,远比直接问是否幸福来得更加客观。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跟踪调查,在全国有35729份有效成人问卷,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下是调查过程中的几个案例。

三个案例

1.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X镇的李师傅。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上午10点多,正好碰上镇上赶集,我们的受访人李师傅是一名修表师傅,在镇上开了一个店铺,由于我们到的时候李师傅正忙,所以我们约好下午2点,这也让我们有时间感受一下赶集的感觉,很是热闹。下午2点的时候,我们来到李师傅的店铺里,在说明访问目的和流程后,我们便和李师傅聊了起来,李师傅从事钟表修理已经有10多年了,一直在这个镇上开店,价格公道,生意很好,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当问起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时,李师傅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日子比较舒适,父母身体很健康,儿子现在在读高中,成绩中上水平,比较懂事,也不用太过于操心,李师傅给出的生活满意度为4。随后也问到关于对未来的期望、一周感觉愉快的频率等问题,李师傅都给出了较高的数值。

2.河北省石家庄市Y社区的邹大哥。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下午,邹大哥在小区门口接我们,进到家里之后,妻子很热情地给我们泡茶、拿水果。在说明访问目的和流程后,我们便开始就问卷聊了起来。邹大哥夫妻俩刚结婚不久,邹大哥大学毕业3年了,在电力公司工作,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当问起对生活满意度时,邹大哥说现在各方面压力挺大的,工作也处于上升期,房子还要还贷,夫妻俩也准备要小孩等等。邹大哥说现在感觉到的主要是压力,还谈不上满意,也没有条件满意。交流过程中邹大哥也聊到大学那会儿的生活多么逍遥自在,和现在妻子(当时的女朋友)的日子多美好,成家立业之后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但能和喜欢的人走到一起,成立家庭是最大的幸福。最后邹大哥给出的生活满意度为3,一个不高不低的数值。

3.黑龙江省鸡西市W乡的张大哥。

由于张大哥的户籍是鸡西市W乡,但是张大哥在深圳打工,所以对于张大哥的调查转交给深圳的访员来做。访员和张大哥约好了时间,到达张大哥的出租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整个房间只有十二三平方米的样子,在一个三层的房子里,整个房子住满了外来务工人员,走廊上摆放着每家的厨具,每间屋子都有一个电表,屋外各种电线、网线交织。在说明来访目的和访问流程后,访员便和张大哥聊了起来。张大哥在深圳开出租车,基本是早出晚归、很多时候还要上夜班熬通宵,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很辛苦,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小孩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当问起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时,张大哥说现在还是挺满意的,在老家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出来还能见见世面,扩展视野。父母身体也很好,也能帮助照看小孩,自己和妻子出来赚点钱,以后老了干不动了就回去。夫妻俩比较节省,妻子的钱用于生活,张大哥的钱基本都存起来了,最后张大哥给出的生活满意度分值为4。

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幸福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国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历了两个阶段: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例如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德·迪纳(Ed Diener)等人把文化分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在此分类下分析不同个体的幸福感情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主要是幸福感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的结合。例如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致力于探究幸福感对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影响。我们在调查中主要从生活满意度和情绪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个体幸福感

1.经济因素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把受访者的收入按分位数划分为6个区间段,分别是0~10%、10%~25%、25%~50%、50%~75%、75%~90%、90%~100%,其中2012年每个区间段的收入均值分别为:1234.79元、6755.7元、14915.9元、24186.4元、36425.5元、78840.8元。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满意度均值是先降后升,说明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对其生活就满意,收入低的人并不一定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具体而言,根据我们的研究,家庭收入在0~10%和25%~50%的人群,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是一样的,都是3.284。在国外的研究中,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在1990年的研究就证实了财富和生活满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关系绝非线性。又如,家庭收入在10%~25%的人群满意度是最低的,为3.224,比收入在0~10%和25%~50%的人群都要低。这说明,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水准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基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是一个综合多因素的主观判断指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的判断除受自身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速度的影响以及自己预期的收入目标的影响。例如,蒂姆·卡塞尔(Tim Kasser)在2000年研究了金钱和物质追求与幸福感的关系,得出金钱因素并不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唯一条件。他认为把金钱作为首要生活目标和价值追求的人幸福感水平较低。一旦超越了贫穷水平,财富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就会减少,而满足基本心理需要将更直接地使幸福感提高。这些结果在美、德、俄罗斯和印度均得到证实。过分把金钱和物质作为目标的人,幸福感水平往往不高。所以,在人的基本需求未被满足时,提高收入是提高生活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高收入并不是生活满意度的绝对影响因素。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发现收入最大的10%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最高,而其余人群略有高低,但基本上可以看成在一个水平上。这种现象可能与收入最大的10%人群具有某种特权有关,比如银行、石油行业等的高管,由于具有某种垄断地位而拥有高收入,感觉自己比较满意,有某种优越感。

2.受教育情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用1-8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得到不同教育程度的生活满意度均值,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个体满意度均值整体上是先波动后增加再降低;受教育程度在文盲到高中/中专/技校这个阶段,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并未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到硕士阶段,个体生活满意度是随受教育的程度而增加;最后博士的满意度却低于硕士,出现满意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作为社会因素中的一种,通过影响个人的收入、就业来间接影响个人物质层面的满意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增加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教育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在国外的研究中,阿姆斯特丹大学乔普·哈托格(Joop Hartog)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拥有中等教育文凭的个体是感觉最幸福的群体。但是,我们的结果表明还是大学硕士是自我感觉最幸福的群体。艾力克斯·米卡洛(Alec C. Michalos)教授认为当个人获得大学文凭后,即便继续升学提高自身的教育程度,其幸福感也并不会有显著的增强,二者甚至呈现负向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硕士到博士,幸福感会降低。这与社会上的普遍观感是相同的,因为博士生比硕士生更难找工作,在职场上的选择余地更少。若是女博士,则可能在个人婚姻上还会遭遇麻烦。

3.情绪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用个体一周内出现愉快情绪的频率、不良情绪的频率、遇小事就烦恼的频率、精力不集中的频率来度量人们的情绪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满意度的增加,个体遇到小事烦恼的次数、不能集中精力的次数、心情沮丧的次数是递减的,心情愉快的次数是递增的,说明对生活越满意的人,随着满意度的增加,其负面情绪是越来越少的,积极乐观的情绪是越来越多的。情绪对于幸福感的作用早已被心理学界证实,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很好印证了这种结论。教堂山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教授芭芭拉·佛瑞德瑞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 说,金钱能让人感受有限的幸福,可是愉悦和欢笑之类的良好感觉能为人带来更大的利益,协助人成长和学习,让人变得更有弹性和更好。我们的研究表明,生活中的小事情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是有影响的。因此,不能把注意力都盯在提高物质水平上,而是要注意生活的点点滴滴,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能显著提高个人的幸福满意度

4.满意度的区域差异

通过图4(见P9)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受访者在2012年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均值分别为3.308、3.358和3.278,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分别为:3.338、3.375和3.296。满意度均值是中部大于东部大于西部、城镇大于城市大于农村。上个世纪70年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执教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通过研究发现,超过某一点,国家富裕程度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幸福度,这就是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从我们国家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发达水平和富裕程度都不一样,东部最富裕,西部最不富裕;城市最富裕,农村最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中等富裕程度的地区幸福感比两头地区都要高,即所谓的呈现倒U形曲线特征。这种伊斯特林悖论所描述的现象在我国是存在的,即经济富裕程度不一定就能够提高幸福度。

主要原因是幸福感主要由人的情绪和对生活满意度两大方面的因素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在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并且前面已经分析了在人们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前,经济因素的提升能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在人们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并不一定能提升的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代表经济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主要代表经济相对来说不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介于东部和西部之前。经济发达也伴随着生活节奏快,竞争大,压力大,适度的生活节奏和压力对于提升生活满意度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快节奏和生活压力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负担,所以在中部地区,综合经济和精神层面,其满意度是最高的。同样的道理,城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高于农村。

5.满意度的年龄差异

由于成人问卷的最小调查年龄是16岁,调查数据结果如图5(见P9)所示。可以看出从16岁到31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降低的,幸福感在降低,实际上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从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慢慢过渡到独立生活、成家立业、独当一面,压力逐渐增大,幸福感逐渐降低。在这过程中自己也开始有工资、有收入,但是经济收入带来的幸福感并没有抵消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年龄段,人们的幸福感是下降的。在31岁到50岁左右的阶段,人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事业也处于上升期,虽然在这个阶段收入水平逐渐上升,家庭生活也进入比较稳定的阶段,但各方面的压力造成在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50岁到82岁这个阶段,虽然赡养老人和扶持子女的压力犹在,但有经济上的稳定、家庭的温馨、子女的慢慢独立以及人内心的成熟与平和,人们的幸福感才逐渐上升。83岁到99岁之间由于受访的对象少,所以波动很大,但是整体上其幸福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达特茅斯大学的戴维·布兰奇弗劳尔(David Blanchflower)和华威大学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Andrew Oswald)研究发现:进入成年的头一二十年里,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40多岁或50岁刚出头时到最低点,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这种模式后来被称为幸福的U形曲线。2008年,他们对55个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U形曲线的最低点平均出现在46岁。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去掉80岁以上小样本之后,基本上也是呈现U形曲线。但是,U形曲线的最低点平均出现在37岁,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37岁之后,基本上已经是生活相对稳定了,工作也很清楚了,家庭也已经都有了,未来比较好预期了。因此,到了这个年龄,接近不惑之年,也看得更开了,想得更透彻了,以后幸福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卡洛尔·格雷厄姆(Graham)和美林娜·尼克拉夫( Milena Nikolova)最近对149个国家的研究显示,满意度最低点出现在39岁到57岁之间(平均最低点为50岁左右)。相比而言,我国的年龄转折点来得更早些。

结论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因人而异,但是总体上,主要受到人们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经济因素并不是构成幸福感提升的绝对因素,而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情绪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于幸福感有反作用。就局部区域来讲,中部地区的人们的幸福感大于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从政府的角度,目前政府都已经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目前正在推动的收入分配改革、养老制度改革等等,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有尊严、更幸福。当然,除了政府的积极推动之外,作为社会的一员,广大老百姓也不能坐等政府来帮助,还可以通过个人生活上的改进,提高个人幸福感。例如,个人不要去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这些都是幸福的源泉。所以,中国人想要追求幸福,要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宁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观念,是永远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钱了就一定幸福吗  有钱  有钱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  幸福  幸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