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宏观环境影响企业创新意愿

——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组织实施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表明,企业家在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迫切期待政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调查分析表明,积极推动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当地政府支持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提振企业家对宏观环境的信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未来创新意愿。

建议政府一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企业融资渠道、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励企业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建立信用体系、有效执法等,提升企业家未来创新意愿,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整个社会创业创新热忱,以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宏观环境影响企业创新意愿

本次调查分析了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环境的判断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家对经济体制、法律体制、政策体制、社会舆论、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的评价,与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环境的判断越乐观,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越强。

2008—2014年的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企业创新战略。调查分析显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乐观程度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2008—2014年的数据分析中保持稳定。这或许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对宏观经济形势更乐观的企业创新意愿相对更强,因此增强企业家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信心,对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调查还分析了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技术环境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有关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表明,当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新进入企业很多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增大;而当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降低。

有关顾客需求变化的分析表明,当顾客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需求非常多样化或高度定制化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有关行业标准的分析表明,当行业标准高度统一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有关行业技术变化的分析表明,当行业技术变化很快、技术变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行业内新技术普遍出现时,企业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

创新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

为了解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对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影响,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当地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的评价,以及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本次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了解了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所需技术信息与支持、政府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和政府为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了支持。

调查分析显示,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与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企业是否更新设备没有相关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政府创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更多的是影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信心及对人才的投资,相反,更新设备等反映企业追求产能或效率的创新投入不受政府创新政策措施的影响。因此,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

政府简政放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制环境。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2014年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相关措施的评价,以及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

经营状况越好的企业创新意愿越强

调查分析发现,在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方面,处于经营情况“良好”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不佳”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特别是在引进人才方面,每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相反的,在更新设备方面,处于经营情况“不佳”行业的企业比处于“良好”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进一步,为了研究销售价格情况不同的行业中企业创新意愿的差异,课题组根据2014年各行业销售价格情况的调查数据,选取其中价格上升或相对持平的四个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食品,以及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五个行业,包括采矿业、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追踪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在2008—2014年的创新意愿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销售价格“上升”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价格“下降”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并且每年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与之不同的是,在更新设备方面,处于销售价格“下降”行业的企业比处于“上升”行业的企业意愿更强,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增加创新投入方面,销售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对相应行业中企业创新投入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本次调查从新产品数量、新产品销售和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了解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与企业创新意愿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显示,超过四成的企业家认为本企业创新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企业未来创新意愿更强,表现为更愿意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调查分析表明,拥有创新优势的企业会不断地通过更多的创新投入强化创新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创新优势的企业创新领先企业间的差距可能会不断扩大。

企业家信心与价值观影响企业创新投入

创新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它反映了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增长的信心和自身发展的信念。对企业未来增长没有信心的企业家不会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回报期长的创新活动中,而对企业家群体未来发展信念不确定的企业家也不会把精力花在创新活动上。

本次调查从企业家对所从事的事业的信心和对企业家群体前途的信心两方面,衡量了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认同“我希望我的子女成为企业家”这一说法,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引进创新人才和更新设备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

调查分析还发现,越认同“我觉得自己的事业很有意义”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认同“我经常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认同“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不感兴趣”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低。

企业家对自身命运的态度也可能影响企业家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调查分析显示,当企业家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依赖于外部条件时,企业未来的创新意愿更强。

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企业创新投入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提供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更好的经营绩效。为了研究我国企业创新历史演变和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状况,了解积极创新企业是否会有更好的绩效,以及在创新方面的分化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分析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投入与后续年份企业绩效的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高的企业,后续年份创新产出高、生产状况好、盈利状况好,这表明企业创新投入会明显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分化。

具体来看,调查分析了2008年到2014年,连续两年都参加了问卷调查的企业,其前一年创新意愿及实际研发费用占比、大学生员工占比、研发投入及新产品销售占比的变化情况等,与第二年的盈利情况、生产状况以及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经营绩效和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调查分析表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在第二年的创新产出(新产品销售占比的变化情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同时,企业前一年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促进企业第二年的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企业前一年的更新设备意愿、大学生员工占比、实际研发费用占比的提高,同样可以促进企业第二年的创新产出。

此外,课题组对同时参与了2013年和2014年调查的1376家企业的数据做了进一步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企业员工数)、企业类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等因素之后,分析结果表明,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创新产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关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企业生产状况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没有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在多数年份中,企业前一年所表现出的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或更新设备意愿,对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同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前一年创新投入增加及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显著较好。近三年来,提高大学生员工占比对企业第二年的生产状况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投入与企业盈利状况的相关关系,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的企业。在多数年份中,大学生员工占比对企业第二年的盈利状况同样有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前一年研发投入增加及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的企业,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较好,这表明企业创新投入对其经营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宏观环境影响企业创新意愿  意愿  意愿词条  宏观  宏观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环境  环境词条  影响  影响词条  
智库

 再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角色

——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为例在全球化时代,崛起的中国与全球秩序已密不可分。从历史演进角度来看,理解中国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加包容的分析框架,将中国视为全球化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