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反思美国国家出口倡议I

2010年3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美国国家出口倡议(NEI),即五年内要使美国出口翻一倍,同时在国内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NEI结果不甚理想。即使是在经济最好的时期,五年内也难以完成出口翻番的目标。即便以2009年这个贸易低谷期为基期,假设年均名义出口增速为8.2%,那么5年之后,美国的出口也不过增长了50%不到。

事实上,美国出口增长在过去的两年已大幅放缓:在2010-201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之后,美国出口增长在2012年低于5%,而2013年的增长估计也只有2.8%。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全球的趋势,但美国的出口业绩与亚洲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伴相比起来还是波澜不惊。图1显示了整个世界、美国、其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亚洲以及27个欧洲国家的出口指数。

因此,更为现实和重要的目标应该是保持出口增长步伐快于进口增长,直到接近于恢复贸易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减少贸易逆差,降低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拖累。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随着出口的复苏,进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且2013年比2009年增长了49个百分点,而出口在同时期却只增长了44个百分点。

为什么美国的出口没有繁荣起来或是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贸易鼓励措施中对中小企业的错误刺激。

一项错误的战略——中小企业出口振兴计划

美国NEI预设中小企业出口增长中缺失的一环,因此,为了促进其增长,倡议提出了相关主要对策:1、为出口、尤其是中小企业出口提供更多的融资;2、出台一系列出口促进举措,包括简化出口程序、增加国外美国大使馆里的贸易工作人员、更多的贸易代表团以帮助减少出口成本,并为有兴趣进入新兴市场的小型企业提供信息;3、通过贸易协议扩展美国产品的市场;4、加强美国在国外的贸易权利。这些举措的目标就在于帮助中小企业出口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贸易的再平衡以及扩展服务的出口

虽然呼吁中小企业增加出口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当大型全球性企业好像从特殊的税收课征方式当中获益时,但不管是在实证层面还是理论层面,这一理想化的政策却很难得到支持。

出口企业数据表明,大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从理论视角来看,这并不是特别令人惊讶的:大型企业在生产中可以取得规模效应,往往生产效率更高,能为劳动力和资本提供最大的回报,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更多的资源应当流向它们;而中小型企业由于出口数量太少而无法覆盖出口的固定成本,因此它们将不再出口

一个对扩大出口感兴趣的政府更可能选择帮助这些小型企业,降低这些企业的进入成本,或者是给它们提供补贴性资源。问题在于,小型企业是典型的效率最差的生产者,只能生产很少数量的产品。尽管政府干预帮助它们进入了出口市场,但它们微弱的出口额对总出口的增长只有微乎其微的促进作用。而只有在要素价格扭曲妨碍了小型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的时候,政府类似的扶植政策才会起到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美国是相对自由的市场国家,并不存在严重的要素价格扭曲。换句话说,NEI中对中小企业出口刺激政策并不能带来美国总出口的大幅增长。

此外,根据Andrew Bernard和Brad Jensen对1987-1992年美国出口繁荣的研究(这一时期,出口年均增幅都在10%以上),汇率和国外市场的增长是决定出口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大部分出口增长来源于现有出口企业增加的出口供给,而非新进出口企业的贡献。

在贸易中,企业越大越好

大型企业决定出口:前1%的美国出口企业占据了近80%的出口份额,仅仅前四大企业就占据了6%的出口;而在制造业上,这一比例更高,前四大制造业企业占据着10%的制造业出口份额。图2显示了出口企业的数量(从最大到最小排列)及相应份额,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尽管美国有近300000家出口企业,但仅仅2000家企业就占据了大部分的出口;而在制造业上,这一现象得到了放大。

进一步来看,大型企业(即雇员超过500人的企业),尽管只占企业数量的很少部分,其出口份额却超过了70%,具体到制造业出口,这一比例突破了80%(见图3);小型企业(即雇员不到20人的企业),尽管占到了企业数量的大多数,出口份额却不到10%,而其制造业的出口份额只有1%。最大的一个出口企业波音公司,它对于出口的贡献相当于所有25000家小型制造业企业总和的三倍之多。

服务业出口也显示了与商品出口类似的模式,即个别几家企业占据了出口的大部分。根据数据,美国83%左右的服务业出口都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跨国公司来检验公司规模和出口集中度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与商品出口进行比较,图4就展示了相关结果:在服务出口上,中小型企业占到了总企业数的30%,但仅仅占出口额的4%,而在货物出口上这一数据分别是60%和8%。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服务出口比货物出口更加集中于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并非只发生在美国,在一些小国,单单一个企业就可以改变出口,比如芬兰的诺基亚公司、韩国的三星公司、哥斯达黎加的英特尔公司,这里列举的每一家公司都占到了本国的出口约20%。遍观各国,通常来说,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仅仅最大的企业就占据总出口的15%,前10大的企业占到了总出口的40%,前1%的出口企业通常占到了总出口的53%,而剩下的贸易成交量则主要集中于下一个层级的大型企业手中。特别地,前5%的企业一般占据了80%的出口,而前10%的企业则占据了近90%。

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随着一国变得越来越富有,前1%的企业出口集中度会进一步增长,这表明大型企业出口上的主导地位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图5展示了经济发展阶段与大企业出口集中度(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前1%的出口企业所占的出口份额与一个国家个人平均收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出口也变得越来越集中化。

在就业方面,大型的、发展快的企业同样是最大的赢家。John Haltiwanger、Ron Jarmin和Javier Miranda(2013年)发现,在美国年轻的、发展快的大型企业是净就业的主要创造者。而尽管中小企业占据了就业创造的很大份额,但是它们也就业机会衰减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因此,对于净就业创造来说,我们必须转向大型企业和新创企业

作者介绍:

Caroline Freund, senior fellow at 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ince May 2013, was chief economist for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t the World Bank (2011–13). Prior to that she was lead economist (2009–11) and senior economist (2002–09) in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Bank. She was also senior economist 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6–07) and economist at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1997–2003). Freund works primarily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lso writes on economic issu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S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articles in economics journals, includ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has contributed to many edited volumes. Her work has also been cited in leading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including Business Week, Economist, Financial Times,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Washington Post. She i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and on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s of CEPII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Paris) and the Economic Research Forum (Cairo), and is a member of the US Export-Import Bank Advisory Committee and of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She received a PhD in economics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97.

注:

1、原文选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作者Caroline Freund是PIIE的资深研究员。

2、译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助理,张帅

3、《思想库报告》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SIFL)出品的一份公益性电子刊物,以国际智库之思想,关照中国改革之现实。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反思美国国家出口倡议I  美国  美国词条  倡议  倡议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出口  出口词条  国家  国家词条  
智库

 中国经济如何确立“新常态”

旧常态已不能维持所谓中国经济的旧常态,是指海量投资和高额出超推动下的高速度增长这样一种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态势。在2009年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的强刺激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