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者议“新学院派电影”能否关照现实指引未来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马海燕)相较于电影市场的热闹和狂奔,电影理论研究显得冷清与滞后。当下电影是否需要学院派理论的指导?曾经辉煌的学院派电影能否焕发生机?“新学院派电影教育与电影学理论的拓展”学术研讨会今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新学院派电影”能否关照现实、指引未来成为讨论热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说,学院派电影曾经非常辉煌,从“第四代”到“第六代”导演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现在看到不到代际了,导演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但在这样喧嚣的时代,某些学院派的坚守恰恰是重要的,比如不能以票房为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认为,中国电影从原来“第四代”到“第六代”为特征的创作,到现在面临新的创作环境,受到高科技的介入、市场文化产业崛起、面对的观众群体变化、全球化的挑战等。如果学界提不出一个新的东西,就越来越难跟创作一线对话。现在提出“新学院派”这样一个理念,力图反映并指导目前电影创作一系列问题并不容易,比如涉及原有的电影学学科体系要不要调整、在什么样的方向下调整等都是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也表示,学院派是一个标志,是从学理角度对所有电影形态的一个思考,说学院派倡导小众电影,也许会有偏颇。不过在市场影响创作下,好莱坞对市场的示范性和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相互渗透,微电影、视频无形中扩大电影类型和概念,过去经典的学院派标准很难概括当下所有内容。但“新学院派”号召大家对电影有一个跨界或更前沿的理解,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探讨。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表示,电影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仍处于相当不成熟的阶段,理论与知识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今天电影已经开辟了一个被称为视觉文化或者说是电子文明的时代,但电影学的文化意义还很难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相信电影学仍然是一个依赖实践不断发展才能逐渐完善的学科类型,电影学与电影的发展一样,要经历一个逐步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学理意义才能显露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院派  学院派词条  关照  关照词条  指引  指引词条  学者  学者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  
智库

 从理论、战略到政策

理论范式的转移无论承认与否,理论指导实践。国际关系体系,包括中美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或许自由主义学派不愿意看到,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眼下美国朝野两党学界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