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股灾的教训

由于股市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来说并不重要,近期股市震荡对经济的影响很有限。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领导层能不能从这一经历中吸取教训。

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正常”,因为市场力量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金融体系越来越与国际市场接轨。不过,市场力量驱动的经济体系固然比计划经济更能提高效率,但也天生会伴随着更多波动。这次股灾的一个教训是,市场不能对政府意志力无条件信奉,政府意志要想取得人民的信任,需要有一个称职的监管机构来保护民众。

回顾历史,此前一次股灾是在2006年-2008年,上证综指从1000多点飙升到6000点以上,又在一年内下跌到2000点,然后一直维持到去年6月。当时的泡沫同样是由市场参与者过度投机和贪婪导致,但人们的记忆是短暂的。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为何股市突然之间重新变得这么有魅力?

此轮股市的飙升与经济基本面并无关联,而是由国家推动的、意图很好却实施不当的政策催生的。政策制定者正确地看到,储户在把钱存在银行或用于投资房地产之外,还需要更广泛的投资选项。经历了上一次股市泡沫后,中国股市仍然极不完善,缺乏吸引力和可信度。政府的另一个目标是,鼓励更多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而非从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以此来缓解国家的债务负担。为达到这些目的,中国证监会以及一些体制内人士高调鼓吹牛市所能带来的收益。

政府高层反复强调股市要在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让普通民众认为这是投资获益的大好机会。上证指数从一年前的2000点上升到春节前后的3500点,那些没经历过风浪的投资者断言股市会继续攀升,于是一拥而入。他们的确尝到甜头,几个月内股市飙升至5000点以上。

国内金融界对中国有望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期待,无疑助推了这波股市热浪。一旦被纳入,将会催生更多海外需求,股价会进一步上扬。另外,大量散户不断通过配资加杠杆买入,进一步助推了股市的狂欢。短短几个月内,杠杆交易使得股价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脱节。尽管中国证监会间或发出警示,但更多时候它仍在吹嘘股市的美好前景,并没有坚决抑制过度的杠杆买入。

在股灾发生前的几个月,市场情绪的转变已初露端倪。首先是相对有经验的投资者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速仍在下滑,股价已与经济基本面脱节。股价暂时还未下滑,是因为经验不足的股民受高回报的诱惑,仍在继续买入。不过,随着对政府维持股价快速上涨能力的怀疑逐步浮现,卖出的压力开始累积。到6月初,中国并未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市场情绪出现180度转弯。股市的下滑已经不可逆转——任何能缓解下跌的市场因素都被杠杆交易的平仓抵消,又进一步导致更多抛售,上证指数跌至3500点。

使股指加速攀升的力量,同样会放大股市下跌速度。政府采取的权宜之计如遏制抛售、鼓励买入等,可能会暂时稳定市场。但有传闻称,官方在股指回升到4500点前不会收手。这无疑会重蹈覆辙——为股价设立具体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急速下跌提供必要的底部支撑。政府为了缓解恐慌性交易,为市场注入信心,并没有错,但试图将估值水平推高到远超基本面可以维持的水平,则是一个错误。

当人们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应从这次股灾中吸取这样的教训:股市必须由市场力量和经济基本面驱动,不能基于政府意志。政府的职责是监管和执行好规则,减缓市场风险,不能因任何与之冲突的推高股价压力而改变这一角色。中国证监会似乎在频繁犯这样的大忌。为了让人们相信中国股市是真正的市场,诸如证监会这样的监管机构的角色及问责机制,有必要进行调整——与执政党控制的人事任命程序保持适当隔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股灾的教训  股灾  股灾词条  教训  教训词条  股灾的教训词条  
智库

 欧佩克的“囚徒困境”

近期,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对石油生产者打击巨大,很多人寄望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又称欧佩克)采取行动扭转油价下跌趋势。但OPEC的主力沙特阿拉伯不但没有像人...(展开)

智库

 拉美基建投资需要中国

对许多南美国家领导人来说,本周来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并且来自一个再好不过的国家。根据《中国-拉美经济通报》(China-Latin Amer...(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