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正确的发展理念促使经济实现动态增长

众所周知,经济结构转型是发展经济学中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一项重要议题,这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成立的原因。通过经济持续增长达到高收入水平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梦想。

早在二战前,很多殖民地取得独立并开始现代化建设,截至2008年,200个经济体中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实现了这一梦想,中国大陆在2020年至2025年也将有可能实现这一愿景。

思路决定出路

现代收入增长本质是技术和产业的持续结构变革,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后发优势,逐步趋近发达国家。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二战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中国谚语云:“思路决定出路。”无独有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曾说过,“决定善恶的是理念而非利益”,桎梏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发展理念问题。

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的新兴经济学学科,目的在于为决策者提供发展理念。第一代发展经济学即结构主义,目的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工业,从而转变为高收入国家。

但由于市场失灵,市场要素无法自发配置以建立现代工业,现代工业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政府采取积极政策来配置资源,如建立出口型工业经济。但工业发展仍然不如人意,而且经常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总体结果并不理想。

第二代发展经济学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即新自由主义,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市场机制,实现市场自由化,减少资源错配。但是发展成果也并不理想,债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个阶段的例外,一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亚洲四小龙,二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成功的马来西亚、中国和越南。它们都没有遵循主流发展思潮,而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结构转变,既不是新自由主义也不是纯粹的结构主义。新结构经济学试图分析的便是这些成败背后的规律。

结构经济学得名于其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结构决定因素及其演变,为区别于旧有的结构主义,故而称之为新结构经济学。它假设包括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内生于禀赋结构,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禀赋结构决定一定时期经济总预算和相关要素价格,从而决定比较优势和最优产业结构

动态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前者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过来亦取决于禀赋结构优化,即资本积累;后者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大多归咎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失败。

急于求成的结构主义会失败

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才能发挥后发优势,逐渐趋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方面要求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通过要素价格选择技术和行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与多样化要求政府提供便利环境并解决外部性问题。

这也是急于求成的结构主义失败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无法与发达国家同等竞争,需要政府的补贴和保护以保障其初始投资与持续经营,这会带来资源错配和滋生腐败。

这是“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之一,所有的经济体转型始于其原有优势部门,而“华盛顿共识”急于消除扭曲,导致了原有优势部门崩溃与工业化失败,它还反对政府对原有优势部门的扶助,最终导致资本回报率进一步降低与资本外流。

反观中国、越南和柬埔寨等经济动态增长的转型体均采取务实、双轨和渐进的做法。政府一方面在新兴企业进入原有优势部门时提供政策扶持直到企业步入正轨或产业差距缩小;另一方面放开私营企业进入优势部门的原有限制,通过设立经济特区、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积极促进投资。这些政策有助于经济稳定与动态增长,可以吸引海内外资本投资。

总之,现代经济发展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可以促进其经济动态增长以趋近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瓶颈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发展理念误区造成的,正确的发展理念会使得经济体成功实现动态增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促使  促使词条  理念  理念词条  正确  正确词条  增长  增长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  
智库

 警惕社会心理极化

当前,我国主流的社会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但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在各社会群体中间也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存在一些较为极端的社会情绪,而且这些社会情绪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