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学生减负的核心是推进政府放权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近日表示,要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出台坚决措施清理整顿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维护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的初衷。

对于学生负担沉重,舆论通常把责任推给培训机构和家长,认为是培训机构疯狂逐利和家长的不理性,导致了目前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问题——— 政府部门一再发布减负令,学校内部已减少作业、减少考试,但学生离开校园就一头扎进培训机构。这是需要理性分析的。

对于教育培训中的不规范经营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或者说,不规范经营的根源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这和我国对民办社会培训机构的定位有关。按照传统的定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既是企业,又是学校,既要实行工商注册,又要进行教育机构注册,貌似很严,实则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都不管。根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就是营利性的民办教育,今后一律实行工商注册、工商监管,各地应按这一原则,建立明确的监管规则。

而我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去年的产值达到8000亿元,其中,中小学学科培训占绝大部分。这样的产值背后,不规范经营只是很小部分,政府部门规范清理教育培训市场也是针对这一部分。培训机构的疯狂,说到底,是为了满足畸形的补课需求,而畸形的补课需求,是义务教育不均衡以及中高考制度催生出来的。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治理减负时,貌似很用心,可平心而论,大多是利用行政力量出这禁令出那禁令,这反而增加了行政权力,而不是削减行政权力,改革行政部门。减负最核心的措施,应是推进政府放权,包括配置教育资源的权力、主导考试招生的权力。只有以改革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中高考制度改革,才能有效治理减负难题,把学生从升学竞争、应试压力中解放出来。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经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可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情况仍不乐观。为何如此?这是因为配置教育资源的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而追求政绩的政府部门,热衷于打造名校,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应该成立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教育战略决策,而不是行政部门决策;由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拨款,而非政府部门主导拨款。这就是让政府部门交出教育决策权和拨款权。让教育拨款,关注每个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而不是用于少数“精英”。如韩正所言,义务教育的初衷,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获得良好的义务教育

上海已率先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可高考改革的减负效应尚未体现。这和新高考改革仍维持招考一体化格局、实行分数单一评价密切相关,需要国家在整体推进高考改革时注意。我国高考改革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比如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可这都受制于最后按高考总分填报志愿录取。只有推进招考分离,政府部门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把考试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才能打破考试指挥棒地位,将其变为一种评价服务,由此引导学生走出每分必究的应试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放权  放权词条  减负  减负词条  推进  推进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  政府  政府词条  
智库

 正视反全球化现象

“反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展开)

智库

 土地产权保护传统与新城建设效率

在当前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现象。而在土地城市化的过程中,新城新区的面积和数量快速增长。地方政府普遍把新城新区建设作为城镇化的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