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待风险问题需要有多个角度
对于金融而言,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风险是一个稀缺资源,一个合格的金融从业人员就要善于发现这种稀缺资源,然后发挥创造性,创造一种产品和一种服务去管理它,这个过程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但公共风险不是这么简单,经济意义的、金融意义上的风险和其他的社会风险,还有一般的自然风险,容易混淆,也不容易研究,从而也不太容易管理。所以对于风险问题,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所理解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管理风险的方法很多,而且因不同的领域而不同。比如金融领域中管理风险:第一,围绕资本充足率来管理。第二,运用大数定律管理风险。第三,运用衍生品管理风险。但是这些方法不能直接推广到公共风险管理领域,公共风险具有独特的性质。
三、 风险会从私人向公共部门转移,也会从金融领域向财政领域转移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大的金融风险是高杠杆。习主席认为风险源头是高杠杆。想管理风险渡过危机就需要降杠杆。美国从2008年开始降杠杆,降杠杆基本成功,但降杠杆实际上是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了,私人的转成公共的,金融的变成财政的。那么风险转移的好坏如何评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恐怕这种转移是必要的,因为这能够使得总风险最小。风险,以及风险转移、风险治理的过程是高度复杂的事情,必须放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里加以研究,风险研究要有整体观,不能孤立看待金融风险或财政风险。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也非常紧迫,因为下一步经济如果不断减速,财政收入的增速下降比经济下降还要快,但是支出是刚性的,因此债务风险问题会更加突出。
四、 债务并不都是坏事,零风险也不是最优的,公共风险管理要有正确的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不断地遇到风险,在不断解决风险的过程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发展,并非没有风险才是最好结果。在口径上,平台公司债和政府债要划分清楚,同时要界定政府机构债。它不完全是企业债,也不完全是政府债,它是一个政府支持机构的债务。当前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债务是机构债,如:国开行的债务,这个非常值得研究,而且最终最好上升到立法层面。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厘清各级政府的事责和财权。未来改革破除认识误区,试点并不都可以成功推广,对具体地方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复制试点经验,这一点在政府风险管理上也同样成立。
(2018年6月20日“当前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暨《公共风险论》新书发布会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