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很多人都听说过TOD,开发一个城市,讲究TOD原则。所谓TOD,就是公交优先,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OD)是一种城市规划原则,通过最大化公共交通的接入与经济活动的接入,确保城市能够创建充满活力、以人为本的社区。所以TOD原则经过了数十年的学术推广,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的接受。

现在的问题在于,仅仅是TOD原则还是不够的,我提出过一个POD原则,这个POD原则强调的是步行系统的优先开发(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TOD原则对于城市的开发来说是一种均衡的趋势,将城市从私人车辆交通系统中拉出来,重新考虑城市中人的需求问题。不过,这样的均衡和重构努力还非常不够,虽然TOD系统强调的公共交通,不仅仅是汽车,但实际世界各地的城市开发过程中,还是过分强调了汽车以及交通枢纽,而忽视了行人。TOD原则实际已经过时了,城市的交流系统是分层级的,TOD无法突破城市原有的交通系统层级,无法在土地经济意义上重构路权,也无法解决城市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确保城市经济和街道的活力。

一个城市,最基本的活力源自于人。城市是人的居住和生活组织系统,而不是一个交通系统。在后者中,人仅仅是交通系统的一个附属物。POD原则强调的是,人在城市开发中是第一优先级的,各个层级的步行道系统开发是第一优先级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私人交通系统仅仅是一种区块的链接体系,它必须建立在完善而有效的步行道系统的基础之上,作为步行道系统的延伸和跨越。所以,POD原则,实际上颠覆、革新了原有的城市设计和开发原则,但这样的设计和开发原则是有效的,可以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

首先,街道的活力源自于人,仅仅是有街道也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有人。如果一个城市中的人口,不能顺畅地通过将城市连接为一个体系的道路系统步行走到街道上,那街道也是摆设,没有用处。世界各国的城市中有很多失败的商业街例子,但也有很多地处偏僻但热闹非凡的集市的例子。这样的对比,都与人口的流动模式和形态有关。

其次,私人交通解决方案的成本越来越高。TOD的方法就做出过巨大的努力,但每一种努力的背后都是巨大的投资,而且这种投资与需要改变的现状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根本应付不了城市现状的灾难性发展压力。

第三,城市生活变得无比危险。现代城市的管理,越来越粗放,越来越粗暴,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时刻面临着车祸的威胁,暴露在巨大的污染之下,生活对于城市中的人类来说,已经变得非常危险,但他们又别无选择。

第四,城市是为汽车而生,不是为人而生。目前的城市规划中,首要考虑的都是汽车,从尺度到社区,从道路到商业设施,都是汽车的尺度。城市中,道路对于汽车的增量来讲是永远不够的,等待行人的到处都是被汽车使用的主干道切割而成的断头路。城市中的昂贵土地资源,大量地被使用来作为停车场,而不是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

第五,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在世界各地,城市商业的失败,现在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政策灾难。很多国家的舆论一面倒地责怪互联网导致了城市商业的失败,但其实城市的结构性缺陷也是罪魁祸首。街道上根本没有人,买东西与其“上街”还不如“上网”,消费与商业被人为地、愚蠢地隔离开来,人们要去采购一些物品,必须要克服重重交通障碍,基本已经失去了购物乐趣,如何又能活跃经济?

欧洲的城市,开发强度不高,城市管理比较谨慎,所以一直维持了城市对人口的友好。美国除了少数城市之外,如纽约等,大多数城市都存在一个重建的问题,而重建的方向,就是POD原则的系统引进和再设计。否则,美国的老龄化社会将会显得更加残酷,成本更加高昂,城市对人口更加不友好。

中国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则有很大的机会运用POD原则来设计和开发。根据POD原则城市规划强调第一优先就是行人的规划,涉及到步行道的系统、结构与城市节点关系、用地组织、步行景观、步行设施、步行安全、车辆与行人关系的建构等等。作为一个城市,首先考虑人的步行需要非常正常,就像建筑师设计房子,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动线一样,城市的空间规划也应如此。

重视人的步行规划的城市,才是真正人的城市。它有着鼓励步行的社区,有利于自行车的骑行,有着密集的路网和人来人往的街道,城市的土地大量用于商业,城市管理赢得了大量税收和就业,这样的城市才是低碳的城市,才是真正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美好  美好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城市  城市词条  如何让城市更美好词条  
智库

 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在7....

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整体向好整体经济“忧中带喜、稳中向好”。我国经济在二季度企稳回升后再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在8月份,工业、投资、消费等数据均出现回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