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大妇女法律中心被撤始末:另有隐情?

“北大妇女法律中心已不仅仅是一个机构的名称,而是一面旗帜,一个有深刻含义的符号。”一位律师如此评价道。但是日前,这个知名公益性民间机构却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宣布撤销。消息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质疑—“偌大的一个北京大学,怎么就容不下郭建梅和她的团队?!”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意义耐人寻味,究竟是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已死,抑或别有内情?

3月27日是郭建梅50岁的生日。

丈夫刘震云买来了鲜花和美酒替她庆生,可是,郭建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一天,她从朋友的电话里得到消息: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一纸令下,自己苦心经营了15年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即被撤销。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郭建梅怎么也想不通,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究竟有何原因。“我们这是在做好事呀!”

郭建梅与“妇女之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郭建梅是中国第一名专职公益律师。在京城的律师圈里,人们提起郭建梅这个名字,总会有两种极端的评价:英雄,或傻子。

曾先后供职于司法部、全国妇联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郭建梅一直致力于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并曾专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起草。

本来,这一切“资本”完全可以让郭建梅像她的许多同学或同行一样,成为众人艳羡的“吸金大律师”,年收入过百万。但是,1996年夏天,郭建梅却毅然辞去了《中国律师》杂志社的“铁饭碗”,担任起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和服务中心的主任,走上了专职公益律师的道路。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认为我疯了。”说起当年“惊世骇俗”的举动,郭建梅苦笑了一下。

成立于1995年12月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妇女法律援助和研究的公益性民间机构。多年来,中心承办了大量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案件,并对中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和法律援助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妇女人权保护和公益法领域取得了出色成绩。

郭建梅介绍,15年来,该中心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万多人次,代理案件近3000件,承办有关妇女权益的各类培训及研讨会80多场次,提交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稿70多件,出版专业书籍13部,发表文章200余篇。去年3月,该中心还建立起了“中国公益律师网络”,目前已吸引全国近百家律师事务所及200多名律师加入。近年来,该中心还先后多次介入邓玉娇案、李蕊蕊案等社会热门事件。

自成立以来,中心得到的国内外奖项不计其数,而郭建梅本人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曾先后获得“2007年全球女性领导者奖”和“2009年度西蒙·德·波伏娃女权奖”。

中心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篆书的“家”字,简单却醒目。郭建梅说,这里不仅仅是她和同事们一直经营的“小家”,也是所有前来寻求法律援助的妇女的“大家”。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挂满感谢锦旗与获奖证书的“妇女之家”,却可能成为记忆。

撤销引发争议

撤销公告是3月25日被挂在北京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的。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公布的这一机构撤销公告,“上述(四个)机构自公告之日不再挂靠北京大学,对于被撤销机构的一切行为,北京大学不承担管理责任。”

“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由于涉及到的四个中心都曾是北大颇为著名的研究机构,不少人看到这一则消息均纷纷揣度,事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为此,北大社会科学部常务副部长萧群和部长程郁缀特意先后出面辟谣说:“撤销、调整和新建机构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

然而,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的了解,公法研究中心、宪政研究中心以及财经新闻研究中心的撤销的确没有不妥的地方,但对于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撤销,却颇有争议。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同和律师事务所的妇女部,同和律师事务所是由北大法学院几个老师组建的,为了做妇女维权研究和实务,当时我们就在所里设立了一个妇女部。后来同和律师事务所脱离北大,我们又把妇女部挂靠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法律部。这两个阶段我是负责人,当时的元老有郭建梅、杨大文、潘剑锋等人。我和潘剑锋是北大法学院的在职教师,而郭建梅和杨大文老师一个毕业于北大法学院,另一个曾任教于北大法学院。在我卸任负责人后,中心又改挂靠在北大法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中心第一任主任马忆南教授对时代周报介绍说。

据悉,自成立以来,该中心一直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每年资金运作规模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在北京大学240多个人文社科研究机构中也属上乘。同时,该中心的工作也得到了历任北大校方及法学院领导的肯定和认可,被誉为北大研究机构中的一面旗帜。

“第一我们活动积极,第二我们不缺经费。为什么要撤销我们?”郭建梅的这个疑问,也正是许多人对此事件关注的关键原因:一个在北大存在了15年的运作良好的机构,为何突然被撤?

“偌大的一个北京大学,怎么就容不下郭建梅和她的团队?!”“民主、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已死!”消息传开后,北京大学的网络论坛上,众多师生提出类似的质疑。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根据北大2006年颁布的《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研究机构负责人一般应为校内教学研究人员,而郭建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副教授。对此,郭建梅表示,中心在这个规定出台前11年就已成立,一直以来都受到北大的认可。在去年中心成立公益律师网络之际,北大的领导还到会祝贺。

另一种说法是,妇女法律中心被撤,也许与其长期接受境外资助有关。“可是,接受境外资助的中心又不仅仅是他们一家,高校对于各种资助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也为郭建梅鸣不平。“不应该动辄就对境外的资助进行‘妖魔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整个学院都是由台湾光华教育基金资助的呢!”贺卫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隐情  隐情词条  始末  始末词条  另有  另有词条  北大  北大词条  妇女  妇女词条  
公益

 全球基金项目向中国NGO开放

 日前,全球基金RCC艾滋病项目发出招标启事,正式面向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招标。中标的非政府组织将获得全球基金的资助,专职负责管理防治艾滋病的社区组织参与...(展开)